2024年01月26日
第06版:信仰·力量·希望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绘就乡村振兴美画卷

镇江市委党校 戴惠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以推动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为牵引,夯实农业强的底色,增添农村美的亮色,提升农民富的成色,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突出短板,更是潜力所在。在迈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的步伐中,镇江要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农人”队伍,勾勒“乡村美”画卷,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突出乡村产业重中之重

做好“土特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充沛动力。一是开发乡土资源。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推动“一个产业带强一片区域”,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科学规划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发展壮大县域、村镇特色产业、预制菜产业,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三是做强乡村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一手抓农产品加工、流通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壮大,一手抓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转型发展,通过“提一接二连三”路径,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成产业、形成集群,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此外,要持续擦亮“镇合意·镇兴浓”服务企业(涉农)品牌,用心用情做好产业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吸引更多优质的产业项目在我市开花结果。

坚持科技改革双轮驱动

培育“新农人”队伍

牢牢把握战略科技力量“关键支撑”,切实用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关键一招”,突出抓好科研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真正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深入实施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市级“1+1+N”新型农技推广项目。发挥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沃得集团的“特色优势”,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抱团”发展,打造镇江农业产业新地标。二是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同时,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快培育“新农人”队伍。“新农人”是农业创新主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实施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如用3年时间培养选拔优秀“新农人”100人左右,推出土地改革、研修补贴、创业基金、技术扶持等独享性要素支持类政策,畅通要素流动,在不同经营阶段为“新农人”进入农业、安居农村扫清障碍。发挥“新农人”发展联盟作用,推进“新农人”培训、交流与合作,壮大“新农人”队伍。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勾勒“乡村美”画卷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加强与改进乡村治理,让乡村展现新风貌。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注重地域特点,尊重文化禀赋,体现乡土风情,分类明确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等建设要求,因地、因村、因户规划,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农村人居环境。二是构建乡村共建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组织保障机制,凝聚“村民小组、妇女小组、理事会、五老”等各方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同体。三是扎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深化厕所革命,解决畜禽散养问题,引导农户在利用房前屋后及“空心房”拆除后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模式(即庭院小畜禽、庭院小菜园、庭院小果园、庭院小作坊、庭院小农旅)中,树立美丽农村庭院的魅力形象。

2024-01-2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3962.html 1 3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绘就乡村振兴美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