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荣 王抒滟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项目。1957年4月1日破土动工。1959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建设工地。1960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水轮发电机投入生产。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力发电站,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
福庚(原名樊福庚,笔名福庚、肖林、望云),镇江人。1946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美商电话公司当工人。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上海《萌芽》杂志编辑,浙江省文联、作协专业作家。著有诗集《前进曲》《上海组诗》《工地琵琶》,报告文学集《当代成功之路》《光芒万丈新安江》,小说集《新安江春汛》《异国相思》等。歌曲《小河水呀静静地流》(作词)获195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评选二等奖,报告文学《法医心曲》获《剑与盾》杂志文学奖,被誉为“工人作家”。
1958年1月,为了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崭新形象,“工人作家”福庚到新安江水电站体验生活,历时近4年,先在工会和广播站,后下到潜水员班,又到安装队担任副大队长,并写了很多以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为题材的作品——诗集《新安江之歌》和小说散文集《新安江春汛》。
从1956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陆续赶赴建德县,加入新安江水电站的施工建设。29万水库移民离开世代居住的故土,最多时有2万余名建设者在工地忘我劳动,周恩来的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这些让福庚热血沸腾、诗情满怀。他天天和工人们在一起,写出来的诗首先读给工人师傅听,倾听他们质朴的意见,不断地修改和提炼。他创作了百余首现代短诗和组诗,辑成的诗集《新安江之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2017年,浙江省作家协会《我们的文学梦·浙江当代作家影像志》纪录片摄制组采访时年已86岁高龄的福庚,他感慨道:“多少年过去了,晚上还经常梦回新安江,那些机组发电时的轰鸣声,让人多么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啊!”
《新安江春汛》是小说、散文合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发行。收录福庚20世纪50年代后期所著短篇小说9篇与散文、特写5篇。此书作品绝大部分是描绘新安江水电站工地生活和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其中有短篇小说《新安江上》。
张骏祥(笔名袁俊),镇江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9年获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副经理,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校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电影事业家、剧作家、话剧和电影导演,电影编剧代表作品有《鸡毛信》《胜利重逢》《新安江上》《六十年代第一春》等,执导的电影有《白求恩大夫》《翠岗红旗》《淮上人家》《燎原》《春节大联欢》等。
张骏祥根据福庚的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新安江上》在《中国电影》杂志1958年第12期上发表并由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4月出版发行,张骏祥编剧、徐昌霖执导的电影《新安江上》,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并在全国上映。影片包含三个小故事,“秦虎子与闷葫芦”“老李师傅”“东风楼”,介绍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上那些平凡中不平凡的建设工人和可歌可泣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