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贵锋
书籍是人类心灵殿堂的基石,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在人的生活中,书籍与阳光、水分和粮食一样不可或缺,甚至其分量还要重一些。喜欢冬天,正是由于冬天适宜读书的缘故。
在遥远的古代,睿智的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三冬是读书的好时节。《礼记》中就有“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的句子;《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了东方朔上书给汉武帝,称自己三冬读书“文史足用”,“上伟之,令待诏公车”的事,后来“三冬足文史”的典故成为冬天读书成才的佳话;三国时期的儒学宗师董遇,总结自己的读书经历,提出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之“三余”时间读书,精彩的论述让书虫们深以为然;清人金圣叹则发出了“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的感叹!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一年四季之中,冬天相对来说最为轻闲,而又不便出门,少了些许应酬和交际,难得时间充足,正好读书。彼时,任窗外北风呼啸,雪花漫卷,拥炉而坐,清茶在侧,拿一册书籍,食指和拇指轻轻翻动书页,当一行行文字像黑色的精灵一般跃入眼睑,身虽蛰居一室,而人早已神游物为。不知不觉,已是夜幕低垂。读书,让单调的季节变得有滋有味;读书,让寒冷的季节变得温暖如春。而这种精神专一、出神入化的阅读,收获定是匪浅的。
进入冬季,木叶凋敝,百虫蛰伏,少了一些热闹,多了一些安静,这样的环境,最宜读书。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漫天星斗,祥和静谧,没有不速之客叩门,没有忧愁琐事萦怀,没有功名利禄侵扰,天地间似乎就剩下了自己,剩下一颗简单、淡泊的心。于是,挑灯夜读,让灯光抚摸那些温暖的文字,让文字滋润一颗负累的心。唯有文字,是一碗温暖的药,才可以治愈所有的颓丧和疼痛。“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从书中沉淀人生,从书中感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冬天是安静的,读书也是安静的。三冬读书,顺乎自然,事半功倍。
冬天是一个更适合思考和理性的季节,最适合读书。冬天寒冷,人的头脑更加清醒,更加灵光,人的思维变得自由而敏捷,而横亘在视线中,繁华落尽后山寒水瘦式的原始状态,又最容易让人陷入哲学般的思考。周国平在谈读书时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三冬读书,精神饱满,思绪飞扬,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更容易接近读本的真相,更容易与伟大的灵魂产生深度的碰撞,更容易自我发现。
古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天寒地冻的三冬,躲进温暖的陋室,捧一杯香茗,掩一卷诗书,让自己沉浮在书海之中,体验阅读的惬意和快感,生命在阅读中厚重,灵魂在书香中丰盈,实在是人生妙不可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