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石水
周公旦是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过去,读经典故事,听金縢之书,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辅助成王,忠心耿耿,毫无问鼎之心。成王生病时,他祷告上苍,愿以自己的身体代替成王的疾病。成王长大后,他立即还政,自己谦恭地面北就臣位。感到他忠正仁义,是历代贤相的楷模,是仁义的化身。读《史记·鲁周公世家》后,深深地感到,他不仅忠仁可嘉,他的民本观更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中极为罕见的。
第一,“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他在辅佐、摄政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要想周室兴旺,要想继承光大太王、王季、文王的事业,对人民的作用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治理天下一定要顺从民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成王长大后,周公旦为了影响成王的为政观,专门撰写了《多士》《毋逸》告诫成王。在《毋逸》中,他列举了中宗当政七十五年、高宗享国五十五年、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文王享国五十年的政治历程,分析他们治理天下的经验,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久居民间,与人民在一起,深知民间疾苦,知道人民所依赖的唯有仁政。当政者一定要不欺负鳏寡孤独,安抚民众。
第二,简政亲民。他认为为政若不简化易行,人民就不肯亲近,为政简便易行而亲近人民,民心一定会归顺政府。当初,周公的儿子鲁公伯禽受封到鲁国,三年后才向周公报告治理鲁国的情况。周公问:为什么这么慢呢?伯禽说自己到鲁国以后,着手改变当地风俗,变革民间的礼制,丧事要过三年才能除服,因此这么慢。当初,太公也受封于齐国,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报告治理政事的结果。周公问:为什么这么快呢?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顺从当地风俗处理政事,所以很快就有了结果。周公为此非常感慨,认为一慢一快,关键是否简政亲民,并肯定地说:哎,鲁国将来一定要北面臣服于齐国了。
第三,“保民”须“明德”。周公认为为政者为了保民,必须明德,加强自我克制,保持好的品行,不苛刻于民。没有好的品德,根本无法保民。他在《多士》中列举了从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修明德行,诸帝德配上天。而后来到商王纣继位,荒诞淫佚,完全不顾及天道,品德尽失,导致身死国亡。通过这国丧人亡的深刻教训,周公告诫成王应以“保民”和“明德”去赢得民心。
由于周公的民心观深刻影响了西周时期的统治思想,于是出现了“郁郁乎文哉”的盛世,並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赞颂周公旦的忠心,更应敬佩他在奴隶社会就有的民本思想。正因为如此,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称赞说,周公旦是奴隶主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