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第009版:江花

子在川上曰

■ 文/束金星

夏夜,星汉灿烂。

静坐窗前,灯下,《论语》在手,抚卷读之——“子在川上曰”——恍然之间,看到一位老者,峨冠博带,立于大河之畔,落日西沉,河水东去,奔腾不息。

他久久伫立在岸边,凝望着汹涌澎湃的波涛,心中感慨万千。他生于春秋乱世,经历人生浮沉世事兴衰,眼前的河水恰恰体现了他复杂的心境。沉吟良久,他发出一声悠长的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位千秋圣人的金石之声,穿越了2500多年的时空,直至今天,仍然余响不绝。

何谓“圣人”?圣人不仅个人知行合一,还应启迪众生。孔子的这番言论,道出了人在时间面前难以言说的心情,后世之人闻之,亦觉“心有戚戚焉”。上至权倾天下不可一世的君王,下至躬耕于田野之间的一介草民,无一不被时间所主宰。世间万物终将逝去,这是一个看似残忍却绝对真实的道理。因此,孔子喟然长叹的并非只是大河之水滚滚东去,更是警醒世人:所有美好或不美好的东西都将一去不复返!

孔子只是提出一个终极的哲学命题,并未给出答案。他是智者,知道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需要自己去探寻,也许苦苦探寻之后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也许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终其一生也无法解开心结走出困境。

面对那些本应逝去的,有人潇洒以对:人生在世,理应哭着来笑着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子倡导“不争”,《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人之所以争,或因财富不均衡,或因地位不平等,尔虞我诈或是奋起抗争由此产生。“争”,即“争取”、“争夺”,若与自然法则相抗衡,最终往往落得个两手空空凄凄惨惨。“为而不争”是一种境界,“为”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争”更反映出面对身外之物的豁达心态——拥有的终会拥有,逝去的终将逝去,其实,一切无须挂怀!

诚然,面对那些不忍逝去却终将逝去的,我们大多难以释怀:茫然,希冀,痛苦,抑或甜蜜,五味杂陈,一言难尽。是啊,对一些人来说,再回首,青春不再。其实,何止是青春不再?当我们步入少年,童年不再;当我们步入青年,少年不再;当我们步入成年,青春不再;当我们步入晚年,盛年不再……也许有人要问,既然一切终将逝去,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我们一天天成长,身边之人也在一天天老去。将来某一天,当深爱之人先于我们与世界作别,心中的悲痛必然难以自禁。是啊,我们只是平凡人,有着平凡人都有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对于珍爱之物深爱之人悄然逝去怎么能够如老僧入定无动于衷?《庄子·至乐》中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在庄子的哲学世界中,生与死同为自然现象,犹如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人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是自然的变化。鉴于此,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庄子“顺化生死”的观点是教人坦然面对生死的更替,这不是懦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人生大智慧。面对不断流逝的时空,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消极遁世,而是应该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热忱投入现实,创造生活,开创未来。

穿越遥远时空,孔子的千年一叹至今振聋发聩,余音袅袅……

抬头仰望,蓦然间,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是那样耀眼。

2023-09-1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70297.html 1 3 子在川上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