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
第12版:春江潮

高低与动静

□ 施崇伟

南京牛首山,号称金陵名山,因东西双峰对峙形似牛角而得名。唐时韦庄来过:“牛首见鹤林,梯径绕幽岑。”明朝唐景虞诗之:“名山突兀双峰秀,仙侣跻板望转赊。”

便以为,那定是一座雄峰。当站在它面前时,让我这个从小爬惯了大山与沟坎的重庆乡下人笑掉大牙。这也叫山?一道棱线被晴空压得扁扁,两个山丘像挂在枝头的青果伸手可摘。

本来轻装而至,要与一座雄峰来番较量,以达到出一身臭汗、甩脱些许脂肪的目的,哪曾想它竟然如此涓小。

念着它由来已久:公元317年,司马睿初建东晋王朝,想在宣阳门外建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为给元帝省钱,陪皇上乘舆出城,宣阳门前遥指牛首山双峰对峙:“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苦心,便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因此流传下来。《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也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

想自己来路之长,车马劳顿几千里,不忍就这么弃之。门院之内有方便的观光车载至山顶,我是不坐的,便沿着绿树鲜草铺张出的石径爬上去。一口气到达山顶那高高耸立的庙塔,绝非难事。

山虽不高,一路上却是牵牵扯扯。先有集贤桥的诗人僧人用诗词与故事挽留;再为十牛图及碑刻的经文而驻足;至于法融和尚像前、岳飞抗金故垒、郑和墓、李瑞清墓地,以及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都有放缓爬山脚步的理由。

及至山顶,及至弘觉寺塔前,足足用了三小时。半天光阴耗去,屏息于佛顶宫那间静得出奇的雅室。

素淡水墨背景下,几排旧式方桌整齐摆着笔墨纸砚,席地而坐的少男少女,正在伏案挥毫。在这手机网络喧嚣的时代,竟有这般静地?长裙飘飘的女子飘到面前,悄声说:“摹写古诗,要参加吗?”连连点头,蹑手蹑脚被引至唯一的空席。接过醮满墨汁的毛笔,再递过来有着书法家暗影的纸笺,李煜的《虞美人》跃然于淡蓝的纸卷,还有水墨的红花、瓜叶、两只活泼的小蛞。我在心里默念:“春花秋月何时了。”我握紧久违的毛笔一笔一画地涂鸦:“往事知多少。”我眼前似乎浮现出后唐国主的金陵往事:“小楼昨夜又东风。”禁不住在心里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番体验,让我爬山之苦得以歇息;静写诗书,顿觉浮躁的心绪获得一场沐浴。把亲自摹写的“作品”细心折叠放进贴身口袋,信步来到宏伟的佛顶宫堂。

释迦牟尼佛像安卧在大堂中央,那么宁静、那么安详。禅境花园似一朵不凋的莲花,无忧树生生不息,菩提树永不凋零。一抹热烈的日光从穹顶投来,多么温暖、多么清澈,它令我抬头,久久仰望……

让我仰望的,还有地宫里供奉的佛祖顶骨舍利,牛首山作为佛家“牛头宗”发祥地的身份,斑斓壁画的艺术之美,静谧秀丽的山林……

从此走过的帝王、高僧、文臣、将士,以及从宏觉寺前悄悄走过的袈裟、在广场清池前与倒影同框的美丽姑娘、在林间追逐欢笑的孩童、细心捡拾着落叶与垃圾的环卫大妈……

步行极顶,沉浸于静寂;山不在高,足够我长久仰望。

牛首山之游,似有所悟。

2024-06-1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3557.html 1 3 高低与动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