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
第10版:西津渡

古诗词里的父爱

□ 丁 峰

趋庭鲤对的情景虽逾千年,却丝毫没有时代的隔阂感,依然像当下父亲突发问询孩子学习的境况。古往今来,这种中国式的父爱是一脉相承的,可以从诸多的古代诗词中去感悟父爱的深沉与博大。

大诗人苏轼,在黄州苦难的生活中喜得贵子,此时苏轼已松弛下来,在孩儿苏遁洗三吉庆时作《洗儿诗》,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表达了一生与命运对抗的苏轼对尚在襁褓中孩子的爱,寄托对孩子期望,不要像自己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几番饱受政治打击,对仕途人生才有深刻反省,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太优秀了,同时代的文人当中,因为他光芒过盛,让其他的文人都暗淡了许多,遭到小人的嫉妒。他但愿孩子“愚且鲁”,不要锋芒外露,做到虚怀若谷,平安顺遂地度过一生,诗句流淌着了苏轼对孩子别致的爱,也有种醇甜的诙谐美。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教子诗,陆游在诗中告诫子聿,做学问要全力以赴,年少时的努力可能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不能纸上谈兵,要悟透需亲自实践。父爱往往不同于母爱,倾向身教重于言教。陆游一直向往抗金前线,当年从夔州前往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军旅生活,成为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当他从前线调到四川大后方时心情比较郁闷,心神暗淡感伤,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言:“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所以,诗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让孩子做到挺身躬行,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抗金复国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父爱,是一盏照亮孩子前行道路上的明灯。

如果说陆游对儿子的爱是溢于言表的,那么韦庄对小女的爱充满柔慈。“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这首诗是他写给小女儿银娘的。全诗寥寥数语,垂髫年龄的小女儿可爱娇态就跃然纸上,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尽心陪伴才能观察得如此纤毫入微。“见人初解语呕哑”,孩子能听懂话了,这一点滴的进步只有尽心陪伴才能发觉,陪伴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韦庄作为父亲,他做到了。韦庄经历了唐灭蜀兴的时代剧变,战乱失去了兄弟和妹妹,所以他很看重亲情,把心中对亲情的眷念都转化为对小女儿无尽的爱,孩子虽然只能咿咿呀呀表达,但父亲是懂的,“不肯归眠恋小车”,“为嫌衣少缕金华”,懂一个萌娃的贪玩,懂一个小女孩的爱美之心。诗不曾提“爱”字,却让人觉得满纸有爱,带着人间烟火气。

2024-06-1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3548.html 1 3 古诗词里的父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