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生:谭友文
市三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景梦瑶 杨泠
打鼾俗称打呼噜,主要是由于睡觉时呼吸道阻塞或狭窄,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经过呼吸道的空气流动受阻,引发了咽喉部软组织振动发出响声,即鼾声。严重的打鼾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打呼噜常见于男性及肥胖人群,有一项来自德国的小队列研究,调查了53名门诊疑似OSA的患者,其中35人患有OSA,31人属于肥胖,15人谷草转氨酶(AST)升高,12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ALT升高见于11名OSA患者,而在18例没有OSA的肥胖者中,只有1例ALT升高。这个小队列预示着,OSA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并不与肥胖平行。
来自2007-2017年的荟萃分析,研究了2272名OSA患者的肝功能,发现OSA患者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而不是谷草转氨酶,并且发现轻度的OSA患者未见明显的ALT升高,ALT升高主要存在于严重的OSA患者。ALT的升高是独立于肥胖的因素。根据肝组织学证据,发现OSA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肪变性、小叶炎、气球样变等组织学特点。
一项来自我国的关于226位有OSA患者的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与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相关,暂停次数越频繁相应ALT越高。
大约1/3的OSA患者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这表明肝功能障碍在这种综合征中很常见,并且认为OSA导致转氨酶升高并不仅仅是肥胖,缺氧可能是通过几种不同途径导致肝损伤的最终常见原因。有证据显示,OSA患者肝活检显示小叶中心坏死,小叶中心坏死不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损伤特点,而是与肝脏的缺血缺氧相关。虽然OSA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表现出共同的表型特征(肥胖,胰岛素抵抗),但目前,关于OSA是否可能诱发或加重独立于肥胖的组织学肝损伤的数据有限且相互矛盾。
因此,打呼噜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虽然存在与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叠,但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并不限于肥胖相关的脂肪性肝炎,而与打呼噜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度相关,其机制与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躯体脏器缺血缺氧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