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第10版:西津渡

谁能独钓寒江雪

□ 滴石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经常会在我脑海里出现。大雪纷飞时我会想到这首诗,野外垂钓时我会想到这首诗,看到人家悬挂于堂的寒江独钓图,我会情不自禁地轻吟。这诗太美了,美得超越尘世让人越品越美;这诗太绝了,绝得绝世独立让人品不尽喜怒哀乐……

不过,读过新、旧《唐书·柳宗元传》后,我忽然对《江雪》从诗文的欣赏转到了对诗意的深深思考。我在心里问自己:茫茫大雪,鸟飞绝,人踪灭,凛冽透骨的环境中,柳宗元如僧禅定,独钓寒江雪,谁能有这种定力在万籁俱寂中独钓寒江雪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了柳宗元的大量史料和诗文,分析了众多后人研究的文献,感觉柳宗元气定神闲的定力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源于他时刻不停地修炼自己。人生不能选择时代,但人生修炼的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柳宗元本是天才贵族身,“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新唐书·柳宗元传》),自身才华、品行、修养都很好。“永贞革新”惨败后,他被贬到十分荒僻、人烟稀少的永州。在僧人的帮助下,他寄宿于龙兴寺。壮志未酬,修身不息。他素衣简食,手不释卷,在精神上追求平和宁静。“汲井潄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 ,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 ,忘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 ,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 ,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 ,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 ,悟悦心自足。”这首诗典型地反映出柳宗元在荒凉瘴疠之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状况。“悟悦心自足”,是修炼出来的。人生在世,有高峰顶立,有深谷底行。顶峰时不起狂妄之心,底行时不生卑微之感。此时的柳宗元,不仅自己身处寥无人烟之地,而且女儿染病身亡,母亲离世,家遇大火,房屋尽毁,人到中年的他可谓一无所有。但艰难的生活,像一块磨刀石,磨砺着他的性格品质。他不惧苦乐,无所谓苦乐;他一无所有,但心有一切,生活磨砺得他乐观通透,所以,独钓寒江雪,只有柳宗元能。

其次,源于他实实在在的人本情怀。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层面,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定力自生。柳宗元后来再贬柳州,离京城更远,更加蛮荒。他到了柳州以后,深深地融入平民生活之中。先是阻止贩奴,还贫苦百姓自由。柳州百姓迫于生活把自己的儿女典当换钱,到期交不出赎金,被典当的儿女就会被贩卖给别人当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规定沦为奴婢之人按劳动所得计算工钱,工钱抵偿债务,恢复自由身,重拳打击不法者,柳州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到任三个月后,他又兴办学堂,亲自登坛讲学,带出了众多平民子弟。柳州有大片大片的荒地,他组织百姓开垦,许多百姓从此有了吃饭的田地。他还亲自在郊外种下两百株橘树,引导百姓种果树,同时组织百姓在柳江边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这首《种柳戏题》,真切地反映了柳宗元和平民一起生活劳作的快乐心情。实实在在跟平民生活在一起,使他与百姓合一,与山水合一,与田野合一,孤舟、蓑笠、独钓……自然入得绝唱来。

第三,源于他纵情迸发的思想火花。永州柳州,虽然偏僻荒蛮,但置身其中的柳宗元的思想,却富有而丰盈。思想者永远年轻,思想者也往往对自己的追求情深意笃。“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幽静的山林中,清澈的小溪边,山花悄然落,“中有忘机客”,柳宗元在这种静空的环境中,思想之花开得非常绚丽。他写出了无能而又肆意逞强的黔之驴;他为捕蛇者发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呐喊。永州、柳州,绝对没有蝜蝂这种小动物,可柳宗元日思冥想180多岁已经糜烂的唐廷,头脑中蹦出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活灵活现地写它喜爬高、善负物,“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之累”,最终“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史记》语)。雪、溪、林、花,鸟、蛇、驴、蝜蝂……这些见之于文是为物,而透过诗文,皆为思想。柳宗元的思想火花如此灿烂,所有的生活艰辛,皆可不入心境。独钓寒江,本身就是思想之花。

我辈再读《江雪》,再品马远《寒江独钓图》时,最好透过纸背,想一想柳宗元寒江独钓的定力,问一问自己:我能独钓寒江雪吗?

2024-07-1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7760.html 1 3 谁能独钓寒江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