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凡凡,看看我是谁?”“老师,王老师。”
这是6月中旬,镇江市特教中心老师王玉兰来到丹徒辛丰镇凡凡家送教时的场景。王玉兰和送教老师执着坚守,用了3年时间教会凡凡喊“阿姨”,用了5年时间教会他喊“老师”。
从教30年来,王玉兰始终以特殊教育的“清贫、奉献、爱心、专业”守护残疾孩子,用匠心托起特殊教育之梦。
因人施教,贴心呵护残疾孩子成长
“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王玉兰坚守的教育理念。
课堂上,对于认知低、能力弱的残疾孩子,她用慈母之心和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与重复,一次次变着法子、手把手地教学生从简单的1、2、3学起、从最基本的常规要求做起。她精心指导的孤独症学生刘某考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竭力资助的听障学生马某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对于普通学校巡回指导中有特殊需要的融合孩子,她全程介入、提供专业支持。为了帮助镇江某中学视障学生唐某,她专门到省残联为其配置助视器,到南京盲人学校做好转介。唐某从普校高中转介至盲人学校读大专后,又顺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盲人针灸推拿本科专业。2023年6月,唐某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了自食其力。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上门送教的居家重残孩子,她带领教师以“二对一”个别化教育形式上门送教、风雨无阻。被送教学生郭某五口之家有四人残疾,是典型的因残致贫低保户。每次上门送教,她都要购买食品给郭某补充营养,还为一家人寻求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与资助。在她9年的精准送教下,郭某取得了可喜进步,现在已经能独立用餐、洗漱、如厕,能说简单词句、做简单运动,还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
这些年来,王玉兰既做残疾孩子的老师又当他们的妈妈。她一次次地对行为有偏差的智障学生积极引导,进行感化教育,帮助他们圆微心愿。她带没有妈妈的双胞胎智力残疾学生去吃牛排、看电影、品茶饮,让她俩体验更多的人生美好。2023年10月,当获悉母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罹患白血病的大四学生陈某募集医药费时,她立即汇去10000元。
携手同行,甘当青年教师成长阶梯
“拼命三郎”“特教老黄牛”,这是老师和家长对王玉兰的评价。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玉兰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耕一线,秉持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用耐心+责任、爱心+专业的“特殊基本功”上好每一堂课。她创设的“情境化社区融合教学法”把课堂延伸到“外面的世界”,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学习乘车、购物,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习得技能、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她甘当人梯,精心培养青年教师。无论课题申报、教学竞赛,抑或校本研发,她都手把手耐心指导,全程参与青年教师成长。她指导巫光园、郭亚静等8名青年教师参加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一等奖。
王玉兰用精湛的专业能力引领团队建设,以教研组为载体组建学科研究团队,开展网络培训、送教上门、社区融合等专项研究。两个教研组分获镇江市教研活动范例评比一、二等奖,特殊教育学科两次被评为镇江市学科优秀团队,送教上门行动获镇江市教育局脱贫攻坚集体嘉奖、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品牌项目。
王玉兰还建立了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机制,制订详细的培养与考核方案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形成校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金山英才“169工程”、省级特级教师四级拔尖人才梯队,有10名教师荣获省市拔尖人才称号。
这些年,王玉兰由于长期超负荷、高强度的操劳,她被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如今,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忙着送教上门、巡回指导、项目研究、师徒传帮带……继续发挥光和热。
勇于创新,填补国内特教空白
作为省前瞻性实验项目领衔人,王玉兰结合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新途径,开创了居家重残学生生活力培养的“三四五”送教法和特需学生生存力培养的社区融合教育模式。
送教上门必须有一个规范, 王玉兰依据送教对象实际和教育需求,为每一位送教对象精心规划送教课程、认真遴选送教内容,量身定制个性化送教方案。
送教上门不仅仅是送温暖,更重要的是送生活技能、送康复训练、送文化知识。王玉兰为送教对象精心设计了“低起点、零基础、小步子、抓反复”等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四类“课程超市”:一是音乐、运动、涂色、搭积木等娱乐休闲课程;二是感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康复训练课程;三是洗脸、刷牙、吃饭、穿衣、如厕、社区适应等生活适应课程;四是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文化知识课程。
王玉兰还指导送教老师立足学情,对送教课程内容进行优先选择和优化组合。如,以“教育+训练”为主的送教对象是全面实施上述四类课程;以“康复+适应”为主的送教对象则实施娱乐休闲、康复训练、生活适应等四分之三课程;以“帮助+安慰”为主的送教对象仅实施娱乐休闲、康复训练等四分之二课程。送教课程与内容之间同中存异、异中有同。
她领衔编写出版的《送教上门教师实用操作手册》中提出以“三四五”送教法来保证送教效果。“三”,即“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校园”的三种送教途径;“四”,即“康复课程、生活课程、文化课程、休闲课程”的四类送教课程;“五”,即“科学评估、纳入学籍、一人一案、精准服务、管理考核”的五步送教流程。手册填补了全国特教学校在送教工作上的空白。她参与研制的“耳穴触觉教学用具”获国家专利,先后被评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玉兰说,她坚信:亲其师、信其道,爱会有“回声”。当学生们亲切地喊她老师时,那种为困难者之师的幸福感、责任感便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