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第06版:教育

镇江学子“桶”里耕耘梦想田

种好“小桶稻” 培育“爱农心”

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一只只装上泥土和水的金黄色小桶,整齐地摆放在同学们面前,绿油油的“小桶水稻”秧苗被分发到同学们手中。5月22日,镇江市第四季“校村牵手兴农育人 亚夫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教育现场会在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举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江苏省劳动模范赵亚夫来到活动现场,为同学们讲解栽插秧苗技术。

“经过连续3年的推广实践,小桶种稻技术在校园内越来越成熟。栽插时,只需将长在泥块上的两棵秧苗插入土中即可。” 赵亚夫边讲解边向同学们示范小桶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

当赵亚夫让同学们动手插秧时,孩子们用双手捏住长有秧苗的泥块根部,用力插入小桶中央的土中。随后,赵亚夫低下身子检查各个小桶里的插秧苗成果。

“我的秧苗插得不太正,会不会长不好呢?”听了四(6)班郦子豪同学的诉说,赵亚夫笑着安慰说:“即使秧苗倒在水桶中,也能自动站立起来。”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水稻最早的原产地在长江中下游,包括丹阳市,只有通过水稻种植等劳动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体会农耕文化的内涵,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赵亚夫边指导孩子插秧,边向孩子介绍中国的农耕文化。孩子们对农耕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无比自豪。

看到一棵棵秧苗移植到小桶内,赵亚夫和孩子们都格外开心。孩子们表示,一定会照顾好这些秧苗,呵护它们成长,直到收获的季节。

在欣赏了丹阳市匡亚明小学的情景剧《遇“稻”美好,砥砺成长》后,赵亚夫和镇江市大中小幼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当赵亚夫得知孩子们担心难以解决水稻生长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时,他爽朗地表示:“我和亚夫兴农团队将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传播稻作文化、农耕文化,与大家定期互动,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赵爷爷,水稻打农药、施化肥让我们吃了不放心,不打农药又会有很多虫子,使粮食减产。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与赵亚夫交流农事话题。

在与同学们交流后,赵亚夫鼓励同学们在学校好好学习,进入社会加强实践,无论何时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参加‘小桶种稻’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孩子们增长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知识,更能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也是十分接地气的思政实践课……”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校长汤英峰说:“虽然每天都吃大米,但孩子们不知道水稻是怎么长的。将通过管理‘小桶水稻’,在水稻的成长、抽穗、拔节、收获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道理。”

据悉,我市已连续四年启动“校村牵手兴农育人 亚夫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近120所中小学、幼儿园已种植了3700多桶小桶稻。在第四季活动中,将着力开展“七个一”活动:通过看一部电影,了解亚夫精神;听一次讲座,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去一次乡村,感受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劳动课程育人,培养教育学生“爱农、助农、兴农”良好品质,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后续人才。

“促进劳动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融互通,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意义深远。”市教育局局长黄科文欣慰地说,“要让更多的学校与学生参与其中,全过程感受水稻的生长过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收获更多更大的教育实践成果,努力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培养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力量。”

2024-05-30 镇江学子“桶”里耕耘梦想田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1499.html 1 3 种好“小桶稻” 培育“爱农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