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第10版:西津渡

泗水亭长对刘邦的影响

□ 滴石水

读汉高祖刘邦的史料,很长时间我心中总有一个疑问:起事前的刘邦,不少书中写的形象,就是一个地痞子、小混混,“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狎侮乡人,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可谓到处骗吃骗喝,游手好闲,胸无大志,以至于他的父亲和家人都比较厌恶他,希望他本本分分,干点正经事,不要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而起事后的刘邦,在那秦末天下大乱之际,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不但想出人头地,还做起了帝王梦,竟然把天下无敌的项羽都打败了。更有甚者,就这么个混世角色,身边竟然能聚集那么多旷世奇才,以至于有研究者专门研究:为什么秦末雄才大略的人都出于沛县?

可能是心中一直挂着这个问号,各种史料读得多了,自己一辈子工作中也感悟了不少东西,我突然感到,解答那个问号,泗水亭长是答案中很重要的内容。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刘邦“及壮,试吏,为泗水亭长”,一笔带过,没有再写具体的内容。我查有关史料,泗水亭长是秦朝设立的一个地方小吏,属于二百石以下的有秩吏。秦朝分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是一种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结合体,主要负责管辖一定范围内的治安、税收、征兵等事务。一般一乡设两亭。刘邦所在的沛郡(秦叫泗水郡)是秦灭楚后沿袭楚旧郡而设立的一个郡,规模相对比较大,共37个县40万户200多万人。秦以法治国,以吏为师。按照当时的规定,泗水亭长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选拔录用。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各种法条和政策。泗水亭长直接向县尉负责。县尉是郡尉的下属,郡尉又是太尉的下属。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之一。这就是说刘邦作为泗水亭长,并不受县令或郡守的管辖,属于垂直的军事系统的一员。

弄清泗水亭长这个职位和职责,我觉得刘邦的很多潜力、能力都不是起事后突然产生的,泗水亭长对刘邦影响巨大。

首先,刘邦年轻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整天厮混的无赖,否则,“及壮,试吏”刘邦是试不上泗水亭长的。秦朝在历史上是第一个有完整法律体系的朝代,且分为中央的法律和地方的律令。一介草民的刘邦如果真是一个小混混,他还背记什么法律与律令。“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一个普通服徭役的草民,能够发得出这样的内心感慨吗?所以,我认为泗水亭长的考录,不仅反映出年轻的刘邦并不普通,而且这个亭长让刘邦有了大丈夫大作为的第一块跳板。

其次,泗水亭长让刘邦有了很好的人脉。刘邦打天下的第一功臣是萧何。萧何当时就是沛县的“主吏掾”,跟刘邦根本不是一路人。刘邦的岳父吕大爷因避仇,举家投奔好友沛县县令。“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刘邦“不持一钱”,进门却大喊:“贺钱万!“主持宴宾的萧何叫吕大爷别理睬他:“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可刘邦凭借自己的亭长位置,不但坐上上席,还娶了吕大爷的女儿吕雉;不仅吃好喝好,还吸引了众多士绅的眼球,萧何后来不仅不低看他,还多次暗中袒护他,成了他的铁杆兄弟。卢绾跟刘邦形影不离,即使刘邦吃官司东躲西藏时,卢绾都没有离开过,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是刘邦因为泗水亭长干得漂亮,卢绾认定了他。樊哙是个杀狗的屠户,刘邦拉住这个兄弟,绝不仅仅是天天到他那里蹭吃蹭喝,而是他看到了樊哙顶天立地、敢杀能拼,是个硬角色。曹参原本在沛县担任狱掾,是萧何的下属。因为刘邦有泗水亭长这个岗位,通过萧何,他也跟定了刘邦,成为刘邦打下天下后的第二个相国。还有夏侯婴、周勃等。这些后来的大汉开国元勋,当初能够铁着心跟着刘邦打天下,都源于刘邦在干泗水亭长时表现出的卓越的识人用人智慧和组织人才的能力。他的“三不如说”,很可能就是他在做泗水亭长时网罗人才的政治能力。

第三,毛泽东评价刘邦曾说过:“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伟人评伟人。毛泽东的评价一语中的。刘邦取得天下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下令减轻百姓的负担,降低赋税和徭役,鼓励农耕,彻底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宽刑简政。他的一系列治国理念,我感到都与泗水亭长有关。他负责收税,最清楚赋税对百姓的压迫;他负责征兵,最清楚兵役伤害了多少家庭;他负责治安,最清楚社会不安定的根源在于百姓无法生存。“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史记》中这段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作为押送民夫的亭长,是十分同情这些到骊山服徭役的百姓的,所以才会途中有许多人逃走,所以才会干脆在夜间释放所有的民夫。他作为一个平民,当然知道百姓之苦,而干泗水亭长让他知民苦之广之深之根源。

(注:文中引号没有备注的史料皆出自《史记》)

2024-02-0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6003.html 1 3 泗水亭长对刘邦的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