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 白
继“唐宋小品”丛书之后,在广大书友的期待之中,中州古籍出版社“明清小品”丛书闪亮登场。该丛书共精选明清时期12位著名文学家的各类小品文,具体包括《归有光小品》《汤显祖小品》《张大复小品》《陈继儒小品》《袁宏道小品》《王思任小品》《张岱小品》《金圣叹小品》《李渔小品》《蒲松龄小品》《郑板桥小品》《袁枚小品》。
观世间芳菲,赏满纸烟霞。入选其中的这12位文学家,都是闪耀明清文坛的巨星。通过注评的形式,对这12位文学家的小品文系统梳理,可以说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
偷得浮生半日闲
古代小品短小隽永,活泼灵动,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琴棋书画、衣食住行、四时风物、赏花品茶、游山玩水……十余年来,中州古籍出版社深耕古代小品文领域,形成独特品牌——“半日闲”,已陆续出版“闲雅小品”四辑20种、“唐宋小品”(第五辑)8种,最新出版的“明清小品”12种是该系列的第六辑。
“半日闲”得名于唐诗“偷得浮生半日闲”。小品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作者随性任意,偶然所得;读者妙然心会,适意而止。闲闲地翻阅,那就是“半日闲”的心情。
对于这套丛书,编辑推荐如此写道:“古代小品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形式上,可以是随笔、杂文、日记、书信,也可以是游记、序跋、寓言等;内容上,可以言志,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写景,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其风格,可以幽默,可以闲适,可以空灵,亦可以凝重。作家们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兴之所至,随意挥洒,自成佳品。从这些雅致的文字中透射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关乎生命智慧、生活艺术和修身处世之道。”
享四时风物,爱人间情味
不久前,中州古籍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为“明清小品”丛书举行新书发布会。会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岱小品》的整理者苗怀明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白居易学会副会长、《白居易小品》的整理者陈才智围绕“半日闲”品牌,就古代小品文和古人的风雅生活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为什么要提出“小品”这个概念?苗怀明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我们都喜欢吃大餐,但也喜欢吃小吃,这个小吃就是小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欣赏全国的风景,但也可以在家里看盆景,这个盆景就是小品。”苗怀明认为,从明清小品文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的那份坚持。现在的年轻读者,应该多读读这些文章,用文学来滋润心灵。
陈才智表示,这些伟大的作家,他们以自己的实践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是内在的,具有家族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无论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还是张岱、陈继儒,从风雅到风流,从日常到远方,通过“半日闲”这套书,很好地串联在了一起。
享四时风物,爱人间情味。作为“半日闲”品牌的策划者,已调任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部主任的梁瑞霞动情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在书中寻找古老的生活智慧,感受古人的风雅,过好我们平凡而烟火气十足的人生,这就是出版这套书的意义所在。
岂止文章惊海内
这套“半日闲”丛书,与笔者颇是有缘。2018年,笔者参与评注的《山河空念远——怀人小品赏读》,作为“闲雅小品”第四辑之一种出版面市。就在上个月底,这本薄薄的小书已第三次印刷。“半日闲”丛书广受读者欢迎,由此可窥见一斑。继此之后,笔者又完成了“明清小品”之《李渔小品》评注工作。
“岂止文章惊海内”,这是友人包璿赠李渔联语里的一句。在明末清初文坛上,李渔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在戏曲、小说、散文、诗词,乃至史学、园林、饮食、养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堪称一代奇才、鬼才、怪才。
李渔生活的年代,正逢明清易鼎。动荡的社会,纷乱的时局,造就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观其一生,几乎都在操觚染翰、卖文糊口中度过。李渔一生著述极多,诗文及杂著有《笠翁一家言全集》,戏曲有《笠翁传奇十种》,小说有《无声戏》《十二楼》,以及生活艺术随笔《闲情偶寄》。此外,李渔还编撰了《笠翁诗韵》《笠翁词韵》《笠翁对韵》等启蒙通俗读物,编选过《资治新书》《尺牍初征》《名词选胜》等书。
李渔小品文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笠翁一家言全集》和《闲情偶寄》这两部书里,并在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其一,力戒陈言,富有新意。李渔为文不蹈袭前人观点,不使用陈言滥调,文章故能独具新意,出人意表。其二,意到笔随,观点犀利。丁澎《〈笠翁诗集〉序》云,李渔“匠心独造,无常师,善持论”。所言甚是。李渔的文字不囿陈规,颇似一幅大写意画。其三,灵动跳脱,意蕴悠长。李渔的文章隽秀雅典,浅显通俗,亦庄亦谐,绝无佶屈聱牙之感,读来回味无穷。
回想起来,家中藏书里的第一套全集就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点校的《李渔全集》,购于20世纪90年代初念高中时。煌煌二十巨册,蔚为壮观。一晃已过去三十多年。冥冥之中,或许和李渔有着一段注定的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