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第10版:西津渡

笃行实干的镇江名臣吴淮

□ 王志强

镇江自古为江淮重镇,承担着南北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责任。风景毓秀的镇江,孕育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或尽忠职守,擘画修齐治平的理想;或忠贞不屈,彰显保家卫国的决心;或清廉刚正,展现修身养德的品性。先辈的事迹成了后辈的榜样,前贤的言行成了子弟的楷模,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后世子弟成为一个居家则完善个人道德,出仕则造福一方的人。

嘉靖年间,镇江走出了一位清廉正直、笃行实干的能臣吴淮。吴淮虽然在正史中名声不显,却在清代《丹徒县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志书极力书写了吴淮在出仕为官时心系百姓清正刚直的品格,展现了镇江士子的风骨和操守。

吴淮,字宗海,号自山,丹徒人。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后,担任监察御史一职,主要负责纠察京畿勋贵违法之事。京畿之地,贵戚众多,向来号为难治。广聚于此的豪强地主、高门贵族,倚仗自己的权势,视王法于无物,肆无忌惮地包庇乃至豢养地痞流氓,去为自己的利益行不法之事。等事情败露,官府准备制裁时,朝中的高官贵人就请托不止,在各方利益纠缠之下,监察御史难以有所建功,往往成为虚设的职位。

吴淮读书时就深知稼穑之艰难和民生之疾苦,对于姻勋贵戚来说,也许只是一餐饭钱或者是一个玩物,可能就够普通百姓生活一年。因此,吴淮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案件,他不看双方谁有权谁没权,而是看谁有理谁没理,竭力为京畿百姓撑起一片公正的天空。当时的大将郝通父子贵气逼人,因剿灭蓟州寇匪有功而受到朝廷的嘉奖,但经过吴淮的实地考察,发现郝通父子多次杀良冒功,将无辜百姓当成贼匪肆意杀害。忍无可忍的吴淮不惧郝通的威势,毅然决然地向朝廷陈述事实,弹劾郝通父子的不法行为。

因得罪了郝通父子及其背后的势力,吴淮被调任至黄州担任知府。吴淮到任后,没有自怨自艾地饮酒浇愁,而是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放在改善百姓生活、提高农业生产之上。在吴淮看来,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为职一日,就要敬业爱岗。在黄州期间,吴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造良田,短短三年间,黄州成了一个大粮仓,积累的粮食多达十万石,这个数字是历代之最。后黄州发生灾荒,百姓们没有流离失所,靠的就是吴淮在任时积攒下来的粮食。

在改善百姓的物质生活之外,吴淮还努力提高百姓的认知水平。待到政事闲暇之时,吴淮就开始着力于移风易俗。黄州一带巫风严重,百姓们被迫供养各种神像,家中的粮食都要先献给巫祠,自己只能吃粗糠粗菜,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吴淮得知这一情况后,效仿西门豹,将当时的大巫师谢伯恩扔进河中,让他去邀请神灵来赴会,经此一役,当地的巫风为之一敛,巫师们再也不敢任意恐吓百姓了。

吴淮以为打击巫师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破除黄州的巫风,正本溯源之法在于开启民智,在于提高百姓的知识水平,如果百姓们人人都信从礼乐文化,那么巫风巫俗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而且教育是社会不同层级间流动的重要通道,任何地方的百姓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科举,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融入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去,从而代表当地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了改善黄州的教育水平,吴淮将销毁钟鼎、佛像、淫祠得来的钱,在东坡书院旁边兴建了二十间学舍,免费提供给府学中的优秀学子住宿。不仅如此,吴淮每月还会固定前往府学讲学,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文章大义传授给当地的学生,在吴淮的努力下,黄州一地文风大涨,《黄州府志》称“一时人才称为独盛”。

吴淮在黄州为官四年,后辞职归家,在这四年间,他对黄州的贡献十分之大。他以为自己只要在任一天,就要用真诚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可生有懈怠的情绪和麻痹的思想。可以说,尽心尽力于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于服务百姓,这是吴淮为官的过硬作风和模范底色。黄州百姓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吴淮的钦佩之情,自发修建祠堂,刻石立像,岁岁祭祀不绝。后世黄州在修纂地方志时,都会将吴淮放入《名宦志》,鼓励来黄州的地方官员学习吴淮的仁德惠政,将造福百姓当成自己的首要责任。

吴淮的这一生,笃行实干,将满腔抱负化为实际行动,将汗水洒在奉献自己的路上,哀矜民氓,知民生之艰难;公正无私,护百姓之安全,这是百姓对地方官员的期盼,也是吴淮一生自觉践行的路。

2024-01-05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0563.html 1 3 笃行实干的镇江名臣吴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