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
第10版:西津渡

来自东海郯的京口侨民

《玉台新咏》

《何逊集》

鲍照像

□ 徐 苏

六朝是镇江在历史上很出彩的时代。那时,从北方南渡侨居京口的人才很多。除了刘裕代表的刘氏宗族和萧道成代表的萧氏宗族的人才,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如祖逖是范阳逎人,刘穆之是东莞莒人,檀道济、郗鉴是高平金乡人,刘粹沛是郡萧人,孟怀玉是平昌安丘人,向靖是河内山阳人,刘康祖是彭城吕人,诸葛璩是琅玡阳都人,关康之是河东杨人,皆侨居京口。还有一批来自东海郯(今山东郯城)的侨民值得关注,他们不仅在京口六朝文化的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但因为史书中注他们为籍贯东海郯,一些后人误以为他们不是京口人,宣传不够。其实,东海郯就是一种侨居郡县的称谓,同南徐州一样,与之对应的即京口。《光绪丹徒县志》“建置沿革表”中有记载:永嘉南渡后,当时的丹徒县境内曾寄治郯、朐和利城三县的侨民,从属南朝的东海郡,其范围就在南徐州境。

徐氏宗族

来自东海郯的徐氏宗族中,出了许多人才,他们对六朝的影响深远,涉及政坛、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其中代表人物有:

徐邈 (343-397) ,字仙民。东晋官员、著名学者。晋永嘉年间,他随其先祖徐澄之和同乡人臧琨等千余家南渡,从山东移民到京口。徐邈性格端庄,读书刻苦,博览群籍,处事稳重。他年轻时与同乡臧寿齐名,专注读书,把心事放在研究学问上。晋孝武帝时徐邈被谢安推荐入朝做官,留在西省侍帝读书。他每次被询问都能从容应答,孝武帝非常满意。孝武帝有宴会后随意写手诏赐给侍臣的习惯,由于文辞杂乱,都交给徐邈去处理,他能根据孝武帝的原意,对其文辞及时修改,令其文辞可观,然后经孝武帝阅后下赐,其文才得到时人赞扬。徐邈担任中书侍郎后,专掌诏书,参议朝政,多有匡益,受到孝武帝的器重。常常入朝见孝武帝,参与朝政,修饰诏文、拾遗补缺,为孝武帝效力。孝武帝将他比作金日磾、霍光,有托付辅政重任之意,后因孝武帝被张贵人杀害,未来得及写遗诏,事情没实行。安帝即位后,徐邈改任骁骑将军。徐邈在经学和音韵学研究方面均有造诣。撰有《毛诗音》《春秋谷梁传》等多部著作。

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经学家和史学家。他博览百家,学问精深。谢玄担任兖州刺史时,邀请他做从事。谯王司马恬任镇北将军时,找他做参军。孝武帝时,以其博学,任他做秘书郎、典校秘书省,校秘阁四部图书3600卷。后转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在此期间,由他主持编撰的《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目录》,是一部国家图书总目。义熙初年,他奉诏撰写车服仪注,又奉朝廷之命撰写国史。义熙十二年(416)他完成了《晋纪》一书,共46卷。《晋纪》的史料价值较高,是后来撰写《晋书》的重要参考依据。永初元年(420),刘宋高帝下诏书说:“秘书监徐广学识渊博,品德纯朴,在任上恭敬严肃,可任中散大夫。”被他上表拒绝,辞官归家。著有《毛诗背隐义》《徐广文集》等。

徐陵,字孝穆。南朝文学家。徐陵以编写《玉台新咏》出名,这是继《诗经》和《楚辞》后又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梁太子萧纲在任时喜欢以轻靡绮艳见称的宫体诗,为了给自己喜欢的这种嗜好寻找依据,防止别人对他的攻击,他请徐陵编一部自古以来描写女性诗歌的集子。由于这部诗歌总集的收录对象偏重于男女之情,故称为中国的第一部艳歌总集。这些诗歌表现出真挚的爱情和妇女的痛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徐孝嗣(453-499),字始昌,小字遗奴。南齐时期宰相,司空徐湛之孙。幼而挺立,风仪端简。曾协助萧鸾废除萧昭业,迁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枝江县公。

徐勉(466-535),字修仁。南朝梁官员、学者。徐勉年少孤贫,节操清廉。入仕后,治理朝政出色,号称贤相。他善于属文,勤于著述。曾因起居注繁杂,加以删撰,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另有《左丞弹事》《选品》《太庙祝文》《会林》等书。

此外还有徐宁、徐羡之、徐佩之、徐逵之、徐湛之、徐份、徐悱、徐伯阳、徐融、徐超、徐僧权等。

何氏宗族

何氏宗族的杰出人才有:

何无忌(?-410),东海郯(今山东郯城 )人。东晋末年将领,名将刘牢之外甥。州里征召出任从事,转太学博士。司马彦章封东海王,任何无忌为国中尉军。桓玄篡位后,何无忌回京口,与刘裕等密谋对付桓玄。元兴三年(404),刘裕与何无忌和刘毅、王懿、孟昶、檀凭之等人共谋起兵,成功夺取了京口及广陵两个重镇的控制权。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的机会叛乱,进攻江州。三月,何无忌自寻阳引兵拒卢循。战死殉国,追赠侍中、司空,谥号叫忠肃。

何承天 (370-447),南朝宋大臣、天文学家。东海郯人,侨居京口。他从小跟随舅舅、学者徐广学习。长大后,历任多职,因曾出任衡阳内史,被后人称之“何衡阳”。元嘉二十四年(447),他升任廷尉,还没到职,宋文帝又让他改任吏部尚书,但由于在尚未正式任命之前何承天将这一任职泄露了出去,触犯了朝规,被罢官免职。有《礼论》300卷等多部著作问世。何承天对天文学有研究。他发现使用的景初乾象历法有疏漏不准确的地方,就上书朝廷奏请改历。他订正了旧历中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新历史称《元嘉历》,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精通天文术算之学,曾把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计算到约为3.1429的精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何逊,字仲言。南朝齐梁著名诗人。东海郯人。侨居京口。8岁能诗,20岁左右成秀才。当时名流范云看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结为“忘年之交”。梁代文坛领袖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歌,曾对他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梁武帝天监中,何逊担任过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故称“何记室”。随萧伟去江州(今属九江),后返回到健康(今属南京)后,被推荐给梁武帝,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故又称“何水部”。唐代诗人杜甫对何逊非常推崇,称他“能诗何水部”。何逊以写离情诗见长,擅长通过对景物的刻画,以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他的诗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据《梁书·何逊传》说,王僧孺曾为他编过《何逊集》8卷。

何氏宗族名人还有:何伦、何助、何翼、何询、何敬叔、何思澄、何远等。

鲍氏宗族

鲍氏宗族的杰出人才有: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原籍上党,后迁至东海郯。《润州类集》序中说:京口“晋人渡江侨立州郡,至宋、齐、陈曰东海”,晋元帝初年,京口设东海郡管理由北方东海郡迁至京口一带的移民,所以鲍照也是南渡的京口侨民。

鲍照出身贫寒,和妹妹鲍令晖一起刻苦读书。20岁时,他给临川王刘义庆献诗,得到刘义庆的器重,提拔他做了侍郎。以后,他又先后到衡阳王刘义季、始兴王刘濬和临海王刘子顼帐中做过幕僚。武陵王刘骏起兵,平定了刘濬,自己做了皇帝,他知道鲍照的文才,请他出任海虞县令、太学博士,又让他做了中书舍人和秣陵令。后在内乱中,鲍照被乱军杀害。

鲍照在诗、赋、骈文上都有名气,曾与谢灵运和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的《鲍参军集》中汇集了所创作的许多诗歌佳作,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南齐时,散骑侍郞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把鲍照的诗文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汇集其创作的200余首诗歌以及一些文、赋,编成一部《鲍照集》。由于鲍照曾做过多任参军,常被人称之“鲍参军”,他的诗文集也被称为《鲍参军集》。

鲍照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向民间的乐府诗学习,创作了七言诗。影响了一大批诗人。尤其是歌行体的七言诗,对我国七言诗的发展和歌行体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他不仅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也改变了七言诗的形式。他还写了许多五言乐府,其中有《代东武吟》《代苦热行》和《代出自蓟北门行》等,形象地反映出征军人的边塞生活。他的辞赋以《芜城赋》最有名,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南朝赋的经典之作。“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称赞南北朝庾信和鲍照的名句。

鲍氏宗族中的名人还有:鲍机、鲍泉等。

王氏宗族

王氏宗族中的杰出人才有:

王谌(423-491),字仲和,东海郯人,南朝大臣。宋孝武帝大明中,初为徐州刺史沈昙庆主簿,交好湘东王刘彧。刘彧即位成为宋明帝后,历任临川内史、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正员常侍、辅国将军、江夏王(刘跻)右军将军长史、冠军将军等官职。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世居京口。祖上是南渡的王姓望族。齐朝时,因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的门下,参与了萧子良主持编撰的《四部要略》。萧长懋慕其名,召为“官僚”,后出任晋安郡丞,尚书议曹郎、治书侍御史、钱塘令等职。梁朝时,他担任过南海太守、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有一次梁武帝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他也在被邀请的人当中,武帝认为王僧孺的诗写得好,任他做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免官。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整理过《百家谱》,又撰成《十八州谱》等,有文集三十卷。王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2023-07-2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2870.html 1 3 来自东海郯的京口侨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