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翔琪
亨利希·曼(1871-1950)是德国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耕耘,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55篇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和大量政论、散文,其中发表于1918年的讽刺长篇小说《臣仆》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威廉二世当政时期德国的一个小城市为背景,通过造纸厂老板赫斯林的发迹史,勾画了当时德国社会三大力量——保皇党、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勾结和斗争,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当时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小说以赫斯林一生的成长历程为发展主线,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小说主人公狄德利希·赫斯林形象,赫斯林是德国小城奈泽西一家造纸厂老板的儿子。他从小欺软怕硬,害怕权势,又追求权势。在强者面前他是一只羊,在弱小者面前他又变成一只呼风唤雨、凶悍无比的狼。他之所以造成分裂的二重性性格,主要根源还是深藏其骨子里的“奴性”,让他变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统一体。
“赫斯林”在德文里本意为“丑恶的、令人可憎的人”,作者用“赫斯林”来为他小说的主人公命名,足见作者的厌恶之情。
细考赫斯林投机钻营、虚伪扭曲的一生,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财富和权力的痴迷追求。他不论是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还是在政治上进行投机,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贪图更多财富。
婚姻在他看来也并非爱情的结果,而是赚取更多利益的筹码。在他博士论文通过的那天晚上,戈培尔先生找到了他,请求他与爱女阿格妮斯结婚,阿格妮斯一直是赫斯林追求爱慕的对象,因为戈培尔先生此时的买卖一蹶不振,赫斯林害怕自己是落入了一个圈套,于是他便绝情地抛弃了阿格妮斯。之后,他通过散布不实消息,最终如愿得到新近继承遗产而成了百万富翁的沃尔夫冈·布克先生的未婚妻古斯特·戴姆斯小姐。
赫斯林作为一个造纸厂的企业主,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他开始在政治上进行投机。他一面附和自由党人,一面又恭维保皇党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扩充自己的势力,追求金钱利益。他为了能在国会议员的竞选中获胜,策划组织自己加入的党派保皇党和社会民主党的联手,通过肆无忌惮的造谣诬陷,从而一举击败了自由党。老布克是自由党在奈泽西的代表,自然而然,老布克的名誉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可谓声誉扫地。进而由他经营的高森费尔德工厂的生意便一败涂地、惨不忍睹、股票暴跌。赫斯林趁机收购了该厂的大部分股票,一跃成为高森费尔德工厂的董事长,终于实现了他垄断奈泽西造纸业的野心。
马克思评价资本主义时说,“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达到50%时,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句话在城市小资本家赫斯林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赫斯林既害怕权力,又崇拜权力。他有自己的箴言:“凡是要践踏别人的人就得忍受别人的践踏,这是权力的铁的规律。”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完全体现了当时德国帝国主义一切臣仆的特点。上学的时候,他经常挨比自己强的人揍,在别人打他时,他也只是哀求:“别打脊梁,那容易落残疾。”完全是一副自轻自贱的受害者形象。
他对于“权势”从心坎里感到敬服。1892年2月,柏林的失业工人们多次举行示威游行。26日这一天,夹在人群中看热闹的赫斯林见到了威廉皇帝。他越过了警察的两道防线,独自一人跑到了皇帝的马前,向他表示狂热的效忠。他还不小心跌倒在一个水坑里,这逗得皇帝哈哈大笑。
另外,当他们刚到新婚旅行的第一站苏黎世就传来了皇帝访问意大利的消息。他马上带着妻子赶到罗马,当起了皇帝的义务侍从。由于他的频频出现,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对他微笑了一下,这个忠心的臣仆简直飘飘欲仙了。为了死心塌地效忠德皇威廉二世,他甚至连自己的胡子也曾留成德皇的式样,甘称臣仆。
然而,在自己的工厂里,在工人面前,他却凶相毕露,一副暴君嘴脸。此外,对于游行示威的工人,他十分有决断力,声称“该用大炮来对付”,仍然是一副暴君的嘴脸。
亨利希·曼通过夸张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既可憎又可笑的小丑式的小市民狄德利希·赫斯林,一个十足的德国帝国主义臣仆的典型形象,深刻揭露了德意志民族精神上的病态、性格上的劣根性,并对其臣仆精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