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川
镇江的版画,水平不俗,在省里有一定的地位,每一次全国性的重大展览都有作品入选。
几十年过去了,版画还是那个版画,然而作者和形式都有了改变。
镇江的版画已经有了三代的更迭,现在活跃在版画界的中坚是当年的年轻画家,他们薪火相传,把版画的事业做得壮大,不仅作者的队伍有了数倍的扩大,有些其他画种的作者也参加进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创作版画。作者日益低龄化,甚至有少年参加。能够提供版画作品的人大约有几十人之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镇江版画学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版画的语言也有了更新。以往人们对版画的认识就只有木刻,而且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木刻。
然而,木刻是版画,版画却并不止于木刻,它的种类繁多,但凡木刻、石版、铜版、锌版、麻胶版、丝绸版、玻璃版、拓印,以至纸版、对印、绝版,都能算是版画。作者的兴趣也从捏刀向木,到了平版、凸版、对印,甚至于痕迹、肌理、弹吹、泼染等单纯对技法的追求。今天的版画已和昔日的版画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了,材料和技法的多元化已经更新了版画。
版画和中国画一样,相对于基本写实的西洋画来说,是具有一种观念性的,把现实画成版画,本身就是一种抽象,一种异化。版画本应是可以走得更远,更与现实拉开距离、更能充分地体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意图的。麦绥莱勒和诃纳惠支的木刻都不是写实的,而是寄予了一种观念,主观的成分很多。
相对现实来说,版画是一种符号,一种陌生于现实的符号,它是版画家自己个人的符号。
这里陈展的很多版画,早已不同于早期的写实,不同于革命性的宣传,不同于主题性的创作,不同于具象,而是着重于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甚至是异于他人的奇异感受。他们对画面的效果追求远要比画中的内容感兴趣,并不在乎自己要画什么,或者非常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只是把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展示给人看。或许这种效果他们在创稿之初都没有意识到,只是一种偶然性的、独有的、抽象的、朦胧的、不可再复制的痕迹。
当然也还有人在坚持着传统的方法,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传统已经离他们遥远了。
作者在变,作品在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变。
这些版画的是与非,成与败,已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得清的了。
镇江有个达达版画,它是不是承绪了达达主义的宗旨?是不是有那么深奥的现代主义思潮?是不是感到一种因被异化而带来的痛苦?
我不知道,可能这些作者也不知道。但,“不知道”恰恰就是达达主义的精髓。
这些,都是版画的新天地。
欢迎这版画的新天地来到丹徒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