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张娃 孙薇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连日来,位于扬中市油坊镇的镇江嘉弘海绵有限公司内,标准化厂房建设正酣。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利用原企业车棚和厂区院内闲置土地,加快基础建设,为企业扩能拓展空间。
这只是四面环江的扬中探索实践“零地增效”模式的一个场景。
作为江苏省最小的县级市,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扬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无限可能”?扬中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集中力量打出了低效用地清理开发、存量资源盘活利用、“腾笼换鸟”等“组合拳”,用存量盘活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近年来,扬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全面摸清可使用土地“家底”,鼓励各地优化招商机制,优先利用闲置土地、低效土地,促使存量资源变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处置闲置土地,消除土地闲置状态,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这其中,“土地节约集约+产业兴镇强镇”的“油坊模式”值得关注。该镇将闲置厂房盘活与二次招商相结合,以“旧巢”引“新凤”,破解厂房闲置与项目落地缺乏载体的难题。
“我们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闲置厂房的分布、面积、租赁条件等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构建闲置厂房‘数据库’,保持动态更新。”油坊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同步梳理出“三大产业”上下游企业目录,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引计划,架起项目、厂房“连心桥”,根据在手闲置厂房状况优先向有意向落户企业进行精准推送、匹配。“目前已利用闲置厂房招引上迈(镇江)新能源、江洲汽车零部件、凡风机电等12个项目,新增应税销售11亿元,税收3500万元。”
随着“产业强镇”战略的推进,有限的承载空间与蓬勃发展态势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油坊镇开始探索“产业飞地”新模式,打造“总部经济”“网络飞地”“科创飞地”,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2022年,油坊镇通过乡贤引荐,吸引了18家在外企业设立总部,形成应税销售11.2亿元;以镇江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商直播平台,电子商务类企业形成销售480余万元;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镇江市级创新平台3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当地严格划定禁入“红线”,从源头杜绝高污染、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项目,坚守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底线,以“零地增效”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在未新增工业用地的情况下,油坊镇有效盘活存量土地259亩、闲置厂房19.6万平方米,新招引落户项目45个,工业纳税销售增幅62.24%,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增幅21.72%。
扬中的光伏产业实力雄厚,生产工艺与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对此,扬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零地技改”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位于扬中经开区的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35GW绿色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项目总投资36亿元,分三期实施。其中,项目一期使用企业存量厂房,购置新设备,推进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二期、三期合理利用厂区原有空地,进行规划布局。目前一期12GW、二期10GW产能已经实现,并且凭借大尺寸、高转化率单晶硅片产品,破解了行业“低端锁定”,朝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又迈进了一步。
多措并举唤醒“沉睡资源”,已成为扬中在“有限空间里实现无限可能”的生动实践。去年以来,扬中市新签约的项目中,利用存量闲置资源的项目占比超60%。
在上迈(镇江)新能源1GW轻质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首批设备已经进场。“我们对油坊镇丰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闲置厂房进行改建,二期项目预计3月正式投产,届时基地产能将提升1.5倍。”企业负责人练成荣说,去年企业完成纳税销售5亿元,同比增长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