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3日
第10版:西津渡

寸土必争的镇江地图学家洪懋熙

《最新大中华民国地图》扇

洪懋熙编制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

□ 霍义平

地处北京紫竹桥的万寿寺现已改造成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它的竹木和漆器展厅内藏有一柄地图扇,竹制扇骨,正面为彩色《最新大中华民国地图》,图中比例尺分别以中国尺和英尺标注。图末注有“中华民国十三年九月初版 有著作版权不许翻印 丹阳洪懋熙并识 南京刘霖记发行”,可知该扇印制时间为1924年,制图者为民国时期地图出版家洪懋熙。图前题记为:“我国地大物博,惜百年来国势陵替,人遂讥为东亚病夫。民国四年,日人所提之廿一条要求,乃莫大之耻也!今虽举国否认,而旅顺、大连收回究在何日?引领东北,能无杞忧?甲子秋,丹阳洪懋熙编制浼作一中日两国合图,俾吾人手而目之,览旅大之变色,相与比较两国疆土之大小,强弱之悬殊,何以弹丸黑子竟雄踞于赤县神州之上?庶几群策群力,一德一心,使我国地位并驾欧美而上!四十万方里之坤舆,庶几有豸有心之士,尚其有感于斯。”洪懋熙将中日两国地图并绘,用国土面积的大小与国力强弱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警示国人救亡图存。

洪懋熙(1898—1966),字勉哉,号慕樵,镇江丹阳人。父亲在辛亥革命后返回丹阳,先任丹阳师范讲习所国文教员,后自设私塾为儿童启蒙。洪懋熙幼时先在父亲私塾学习,后毕业于镇江中学,进而就读于江苏省立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对史地学科尤其对舆地之学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展现出一定的天赋,深受学校教师童世亨的赞赏和关爱。但因家境不济,洪懋熙不能继续求学,只能于1916年秋肄业,并进入童世亨在上海开办的中外舆图局当练习生,学习编绘地图技艺。之后又先后供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世界舆地学社。1924年5月,洪懋熙以图稿作价投资、上海大东书局以出版发行资金投资,合作创办上海东方舆地学社,洪懋熙主持绘制业务,专业编绘出版地图。出版的第一本地图是洪懋熙独立编制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该图有总图和分省地图33幅,每图附详细说明1篇,共16万字,是国内较早淘汰“计里画方”方法,运用国际标准经纬线,并以北京的经线为起点的地图。此后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新教科地图》《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中华新教科地图》,此外还有《中国地理问答》等书刊。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是16开本彩印精装的、由蔡元培题写图名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和《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上述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的印有《最新大中华民国地图》的地图扇,也是洪懋熙创办东方舆地学社当年的作品。

地图测量、编绘、出版虽属舆地学社的日常工作,但以洪懋熙为代表的地图专家们深知地图不仅反映国家疆域领土、行政区划和地理名称,而且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尊严、政策和立场,他们以“编绘地图就是描绘国家河山、捍卫国家独立、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情怀,本着“寸土必争”的原则,以手中的笔墨为刀枪,与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针对入侵的日寇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编绘了《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租界图》《失地图》《国耻图》昭示国人,以志不忘。1931年日寇侵占东三省后,洪懋熙和同仁们冒着极大的风险,拒绝日寇关于标示伪“满洲国”的无理要求,相反,紧急约请李长傅、陈宏谋等学者加紧编制出版了《中国国耻地理图说》《东北事件和日本》《暴日侵略我国局势图》等地图和书刊。他们还把清朝以来屡次失地的屈辱条约、各国在华租界和在华权利、日本在华军港要塞及其军舰进出线路等内容全部反映到地图上来;此外还在陕西省地图上如实介绍了肤施(今延安)地区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并以“震旦书局”名义,在上海租界公开印制和发行了彩色毛泽东肖像。日伪当局极为恼火,但因舆地学社位于“租界”内,而无可奈何,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上海“租界”后,才强行查封了东方舆地学社,没收了全部图稿和设备,舆地学社被迫停业。

抗战胜利后舆地学社立即恢复营业。1954年底公私合营,与北京国营新华地图社合并为中国地图出版社,洪懋熙赴北京工作,负责全社各类地图的审校验收工作。后来因病回上海休养,1966年逝世,终年68岁。

2023-01-13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32171.html 1 3 寸土必争的镇江地图学家洪懋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