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7月18日,丹徒高桥镇的六旬居民施月民将一面印有“法援恤民情 司法暖民心”的锦旗送到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施月民此前被邻家的狗咬伤,因为他得到法律援助,邻居最终支付了全额医疗费用。
“锦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肯定。”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苏冬冬表示。作为“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示范窗口”,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出多项惠民举措,为群众打造最坚实的法律援助“后盾”。
上门问案,传递司法温度
“没有你们的真情援助,我们拿不回血汗钱。”日前,在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下,农民工老张和工友们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他们满怀感动。
老张所在的铸钢企业已经拆除,但18名务工人员的工资共计40余万元一直拖欠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考虑到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受援人多,秉持“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决定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代办点”收集相关材料,为这18名受援人完成法律援助申请初审工作。随后,就近指派驻村法律顾问承办此案。经过承办律师多次走访协调,在该案受理后的第5天,企业负责人向18名劳动者一次性支付了所欠劳动报酬。
近年来,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变“坐等收案”为“上门问案”,已主动下乡为300余名受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设站布点,拓展援助广度
“孙律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工伤赔偿的费用有哪些?”在丹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法律援助工作站,一名园区企业员工向区法律援助中心派驻律师孙学威咨询。工作站立足园区企业及职工的法律服务需求,免费提供咨询、调解、援助,以及宣讲等“一条龙”公共法律服务。
为了构建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丹徒区司法局全面落实江苏省新增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民生实事项目要求,构建运作机制健全、服务优质高效、保障坚实有力的工作站点。今年挂牌成立了丹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丹徒区经济开发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丹徒区人武部法律援助工作站、丹徒区住建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方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有2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形成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圈”。
做精做优,提升业务高度
法律援助是关乎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权益保障的民生工程。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明确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积极落实援助案件程序监管、受援人满意度调查、旁听庭审、承办人意见征询和同行评估五位一体的案件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援助案件有质的飞跃。在法律援助市中心抽检中,2件案件被评为优秀,优良率达55.56%。
今年上半年,丹徒区法律援助中心“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共受理援助案件306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为1100余名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涉法事务办理等服务,免收困难群众法律服务费用120万元,切实让群众在法律援助服务中获得公平正义和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