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郭升荣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增长、推动能耗“双控”,成为去年全市节能工作的主轴。经市工信部门协调对接,去年6月份,谏壁发电公司与江化微电子材料公司达成节能量交易,单笔交易节能量达2.7万吨,交易金额130余万元。经过节能技术改造后,企业节约出来的标准煤达到一定量就可以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没有能源消耗指标的企业就可以去买。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节能量日益成为稀缺资源。“节能量交易就是用市场机制有效解决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市工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积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的企业从中获益。节能量资源带来的收益会逐步流向节能高效的产业,并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隐形推动力。
强化项目管理,落实能耗指标替代,上述节能量交易正在成为职能部门遏制能耗急速蹿升的有效工具。去年以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决策部署被列入国家重大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能耗“双控”上升到“国之大者”的高度。后疫情时代,受高耗能行业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去年全市节能战线压力空前。从严从紧落实“十四五”节能约束指标,合理引导新增用能需求,配合做好有序用电,攻坚克难、加压奋进下,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圆满完成序时进度。
抓住了用能大户,就掌握了节能主动权。坚持管服并重,市工信部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全力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将23家年耗能超5000吨标煤的企业纳入建设计划。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是用能重点单位,工作人员组织专家对其中的7家重点用能单位对症下药开展节能诊断,助力企业节能增效。
一面是做减法,另一面则是做加法。着眼于以点带面,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去年我市适时推出“十四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新一轮绿色工厂培育计划,举办培训班,梯队化推进绿色制造单位培育。年内,新认定市级绿色工厂20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一批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企业悄然崛起,正在成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领军力量。
为了遏制高耗能产业项目上马冲动,去年我市强化源头管控,精准摸排“两高”技改项目,建立在建、拟建及投产“两高”项目清单库,并对清单库中的项目现场核查,单内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形成分类处置意见并推进问题整改。
优化存量,与遏制“两高”项目增量同频共振。聚焦存量优质项目,充分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市工信局节能处有关人士表示,以项目为引擎,针对有节能减排潜力的项目加大改造升级力度,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动能。实施绿色制造节能工程,去年组织绿色化改造项目42个,年内节能5万吨标煤。加大对上争取,7个项目获省资金扶持,获得扶持资金总量达上年的3倍。
尽管如此,但产业结构偏重偏化的现状决定了镇江节能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期。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红线。相关人士表示,今年节能战线仍将紧扣绿色安全本质要求,更大力度扎实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坚决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加快构建具有镇江特色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制造体系,切实提高产业“含绿量”“含金量”,为产业强市、加速奔跑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