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6日
第06版:绿色镇江

“盆景”变风景 垃圾分类助力“美丽镇江”建设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冯斌

年初,位于镇江新区占地11.7亩的镇江市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上半年建成。项目负责人介绍,包括橱柜、沙发、桌椅等垃圾因体积大、运输成本高等因素被人随意丢弃,给市容环境造成污染,项目建成后,大件垃圾在这里得到精细的处理,日均处理规模30吨。“经过分解、破碎、除尘、磁选等作业流程,它们将最终进入光大环保能源公司,通过焚烧实现绿色循环化利用。”

大件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背后,是我市经年累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逻辑演进的自然结果。近年来,我市聚焦绿色低碳、共建共享的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建设,依托智能化试点、分类知识宣传等多种形式,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塑城市文明新风尚,积极赋能美丽镇江建设。

经过缜密安排,垃圾分类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我市在部分条件成熟区域开展“撤桶并点”,实施“居民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收运”试点。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与此同时,购置、更新分类运输车1292辆,按照垃圾种类合理配备分类收运车辆,完善“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收运机制,加强收运车辆全过程监管,杜绝混收、混运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垃圾种类不一,末端处理尤为关键。注重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生活垃圾着力实施无害化处置。据统计,全市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3150吨,已超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围城”问题;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得到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约250吨,镇江餐厨二期项目和句容餐厨处置项目按序时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投运。

不仅如此,建筑垃圾也有了去处。全市建成投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6家,通过自建或整合关联企业增设专用生产线等方式,日处置能力约4800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焚烧灰渣处置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设计能力满足9年填埋需求,城东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项目竣工投运,环保处置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垃圾分类处置的“盆景”,正在变成触目可见的风景。在镇江新区,环卫处置中心、园林绿化垃圾处置中心已建成投运。在句容,五位一体有机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协同处置)项目、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即将竣工投运。专门消化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随着一系列垃圾终端处置设施相继建成投运,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健全。市城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终端处置能力持续增强,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闭环运行模式渐趋成形,助力“美丽镇江”从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现实。

短 评

久久为功,争得加分项

陈志奎

消费社会的狂欢语境下,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没有垃圾的幻觉。随之伴生、层出不穷、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日益考验着城市治理者愚公移山的韧劲和开方抓药的智慧。

尽管距离全面系统的垃圾分类尚待时日,但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却未曾停息。每一种垃圾自有它的用处,每一堆垃圾都有它理想的归宿。从餐厨垃圾到建筑垃圾,从大件垃圾到园林垃圾,从垃圾的种类到垃圾体积,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的治理,恰似蚂蚁搬家抑或亡羊补牢般把逼近围城的垃圾搬走、消化、再利用。

应对得当,垃圾处理这类原本列为扣分项的城市顽疾,亦可做成加分项。譬如,餐厨垃圾处理的镇江经验就被推广到长江经济带沿江多个城市。在镇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这样的标签诠释着垃圾的绿色嬗变。

垃圾分类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运动式的推动所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段漫长甚至有所反复的旅程。唯有沉下心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实现垃圾有序回收、变废为宝,美丽镇江建设才会争得更多加分项。

2022-02-1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81585.html 1 3 “盆景”变风景 垃圾分类助力“美丽镇江”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