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1日
第09版:镇江周刊

一座城市的理念 一座城市的实践

□ 华 翔

两座城市两则新闻,却一个是因理念而规划,另一个是有实践出成果,仿佛一前一后,证明着一条正当时的城市发展路径。

因理念而规划的城市是合肥。合肥,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甚至有网友直言“合肥发展旅游业,好比去广州看雪景、甘肃找海滩”。日前,却有新鲜出炉的《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合肥将“高水平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对这样一个貌似突兀的战略谋划,文章《又要“无中生有”?这很合肥》作出了分析。一是现实的需求:“旅游业对于眼下的合肥更为重要。随着合肥GDP突破万亿门槛,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升级。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指出,未来合肥要让‘创新愉快’更愉快、‘养人的地方’更养人,力争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枢纽、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天地。再提旅游业发展,解决的正是美好生活品质提升的难题。”更重要的则是其背后的城市发展理念——“发达的文旅产业为聚集创新人群和提升城市活力提供了一个宽松活跃的氛围”,“对于眼下的中国城市,城市创新与旅游业发展尤其密不可分”。文章举例,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显示,凡是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必定是旅游大市;凡是创新发达之城,同样也是旅游目的地城市。譬如海外的旧金山,还有国内的长沙。

就像另一篇文章《中国人的快乐之城,不用力玩是要被赶出去的!》所写:“文娱产业赋予长沙一种娱乐精神,把一切都能玩出花样来,城市传播能力所向披靡。长沙的魅力,在于它的少年气。浴火重生,顽强坚韧,还不断给人们最新鲜的快乐和活力。”与此相映的则是“从2010年到2019年,长沙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全国城市中的GDP排名一下从20名之后,跃升到第12名。”

这一条新发展路径,能否再次让合肥“出圈”,尚不得而知。正如《又要“无中生有”?这很合肥》中所说,“城市文化特色、创新开放风气,缺一不可。而要让二者发生聚变、成为城市旅游业的名片,关键在于找到与城市文化特色最合适的创新表达方式。”“对于眼下的合肥,在创新氛围优势之下,更需要精准定位城市文化、并发挥到极致。”但另一座城市的新闻,却仿佛在证明——

成都,近年来因以休闲气质为特征的文旅产业而屡屡“出圈”已是不争的现实。而这样一种“出圈”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产业空间。近日,《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成都将打造千亿元级数字文创产业集群。细读《规划》,这其中有直接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但更多的则是因文化集聚而派生出的各类产业。

文旅、文创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有案例可具体说明。成都日报2019年报道《从格调到格局 成都文旅融合的产业之变》介绍了当地的两个景点。

一个是天府绿道。有构建出天府文化“锦江故事卷轴”,具有“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的“夜游锦江”;也有创造性地将原有传统公园改造提升并植入文旅体商项目,成为时尚据点的江滩公园……于是,天府绿道成为一条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爆款产品,用成都日报的话说——充分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效益。

另一个是蓝顶当代艺术区。其负责人金延说:“当一个中心区域的各类文化人士聚集,文旅融合的聚合效应将逐步产生,高端引领作用将逐步形成。该区域辐射周边更广大的区域将成为现实。”这块位于成都双流、锦江、龙泉三地交界处的荒坡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设,业态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完备的文旅融合创意产业链,与周边的艺术创意相关的工作区、艺术区、商业区、旅游区,共同构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栖居之地,成为城市的耀眼名片——以当代原创艺术为引领的创作和创意产业聚集区;集艺术欣赏、展示、交流和消费于一体的文创产品交易区;具有田园和人文双重景观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区;具有强大精神联系的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新型创意社区。

有数据可以说明。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805.9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全市文创项目总投资达1349.9亿元,规模以上文创企业达2240家。“成都休闲、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的城市品牌也已然从单一的文旅产业延伸扩展到整个文创产业。

于是,我们看到了并无“宝山”的合肥,开始谋划“无中生有”了……

2022-01-2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78715.html 1 3 一座城市的理念 一座城市的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