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 月
电影《爱情神话》公映已经半月,关于它的讨论有许多,其中不少声音认为,影片把上海这座城市拍摄得很美。但它的导演邵艺辉曾表示,影片并未对外滩、新天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标志建筑进行展示,镜头更多集中于角色经常活动的街巷弄堂、民居小院。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把这部电影当成写给上海的“情书”。
过去的影视作品,往往会通过空镜形式,对城市地标建筑进行展示,借以表达故事背景,传递作品气质,观众对此早已接受并习惯。不排除在未来,这一做法仍然是影视工作者所依赖的创作手段。但《爱情神话》的受欢迎表明,城市魅力其实藏在更多细节当中,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元素是人。一部电影放弃使用“高大上”的镜头,故事照样也不会产生损失。
先说《爱情神话》中的主要场景。其一是男主角老白拥有的一处民宅楼房,镜头不止一次地把这处楼房的狭窄告诉了观众,但观众却并不觉得这里拥挤、窘迫。这是因为,角色的行为已经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至于他们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舒适程度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当老白在小院里教人画画,当几位主角聚集在客厅里你来我往用潜台词互相调侃的时候,环境随着人物状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观众在被角色吸引的同时,爱屋及乌,同时也会觉得生存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也很有趣。
其二是影片里经常出现的那条街巷。老白与母亲、前妻、儿子以及老友、女友,经常在街巷里碰面,他们要么一起行走、交谈,要么一个人独自漫步。街巷不宽,也不长,但每一家超市、咖啡馆、面包店、果汁店等小店,都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干净的玻璃橱窗,柜台外面摆放的供客人小憩的长椅或方凳,都可以让人放松地坐下来闲聊片刻,城市的节奏因此缓慢下来,生活的味道因此得以沁出,凝滞的情感因此得以流动起来。能给人以这样一种体会的城市,自然也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这种体会,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求的生存状态。
再说《爱情神话》里的角色人物。女主角李小姐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离婚后住在母亲家,只有一个临街的小卧室。她有着同龄人时常要承受的多重压力,但她却用独立的人格,精致的生活追求,坦荡的生活态度,化解掉了可能会让很多人焦头烂额的世俗琐事与观念的捆绑和束缚。在李小姐那里,女性外在的柔软与含蓄,与内心的独立与强大,并不是矛盾体。她的这种性格的形成,难免会让人想到环境与传统的熏陶,如果把李小姐的性格与上海的城市性格相对比,会发现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
《爱情神话》里的街边鞋匠虽然是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但出口成章,谈吐不凡,对人对事都有很强的洞察力。他往往可以用极简的语言,来说透事物真相,给人以启发。每每当老白遇到不解的事情,往往会前来请教鞋匠,在交流当中,一名知识分子与一名手艺人之间,完全没有身份界限,更没有理解障碍的存在,这份平等与尊重,恰恰也是城市形象当中,最为珍贵的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以人为本”,这不仅是上海多年来在践行的口号,也是其他诸多城市追求的目标。但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留给城市一个巨大的落实空间。有的城市特别注重形象塑造与推广,但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得不及时、不足够,所以难免会给人留下空洞印象。而有的城市侧重于对人的接纳与服务,成为不断吸引人聚集的地方。
一部好的电影,能给一座城市形象加分多少?这难以具体计算。但可以确认地是,城市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当一个人在城市中得到了关照与滋养,那么大概率他就会回报这个城市以热爱和贡献。当绝大多数人都能寻找到在城市里的舒适生存空间时,城市就会一直保持丰沛的活力与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