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花 蕾
近日 ,《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以下简称《镇江卷》)正式出版。《镇江卷》的正式出版,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镇江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江苏地方文化史》是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出版成果,《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个设区市各设一卷。《镇江卷》主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法强介绍,市委、市政府对《镇江卷》的编撰高度重视,编撰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圆满完成。该书的出版填补了镇江长期没有完整、系统的地方文化史的空白。
镇江的历史文化星光熠熠
早在1986年12月,国务院发文公布第二批3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就榜上有名。镇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江海河交汇于此,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三国开始,镇江成为著名的长江渡口。隋唐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镇江城市地位提升,带动文化发展。宋元时期,江南富饶繁荣,作为联系江南江北的重要通道,镇江在国家统一中的重要性凸显。明清时期,东南漕粮,由镇江渡江而北上,城市繁盛,远胜前代,文化成果丰硕。近代以来,镇江一度成为江南地区仅次于上海的重要通商口岸,外来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吴文化、六朝文化、长江运河文化、对外通商口岸文化、民国省会文化等融于一身,科技巨星群聚,文人墨客过往频频,历朝历代的文化遗存与堆积,从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到3000多年前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构成了镇江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宜、朱方、谷阳、丹徒、徐陵、京口、南徐、延陵、润州等都是镇江的曾用名,孙权、葛洪、祖冲之、刘勰、萧统、李白、王昌龄、沈括、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据统计,镇江本土和侨寓此地的作者就多达1600多位。这注定了镇江文化史必然是一本厚重的著作。
《镇江卷》系统梳理镇江文化
“镇江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通史部分,除绪论外,分为远古人类的足迹、文化成型期、文化发展期、文化勃兴期、文化繁荣期、文化转型期、文化激荡期七章;下编为专史部分,分为山水与园林文化、教育与科举、学术与科技、镇江文学、军事文化、书画与工艺美术、音乐与戏曲、宗教文化、方言、饮食与风俗、对外文化交流十章,另有结语、镇江文化大事记、主要参考资料、后记等内容。全书共计40余万字。上编贯通历史、统揽古今,下编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系统梳理总结了镇江自史前至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脉络。
《镇江卷》主编潘法强介绍,《镇江卷》编写2017年正式启动,主要由镇江高校学者和地方文史专家组成,写作班子三十人,参与写作的近百人。本书的编写难度出乎意料,光就收集资料,梳理镇江文化脉络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六次重大调整,才形成大纲,征求的各方面的修改意见达数万条,整本书前后修改了16稿。
负责审读《镇江卷》的盐城师范学院丁福林教授说,这套书所包含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见的,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这套书是镇江历史上第一次对镇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整理、研究和总结的著作,从距今20-24万年的句容放牛山旧石器遗址算起,时间跨度上下数十万年。
《镇江卷》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镇江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填补了镇江地区文化研究中不少学术空白。《镇江卷》著作叙述时间从距今20万年至40万年的句容放牛山旧石器遗址、丹徒高资人股骨化石,到新中国成立,叙述范围涉及教育科举、学术科技、文学创作、宗教信仰、方言民俗以及镇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各个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江庆柏教授觉得“镇江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镇江历史上出现的或由镇江人编著的名著名作。据统计,镇江本土和侨寓此地的作者就多达1600位,留下了很多著作,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沈括的《梦溪笔谈》、葛洪的《抱朴子》、刘鹗的《老残游记》、张玉书领衔纂修的《康熙字典》等。“镇江卷”设专门章节记录镇江历史上的著述情况,对于《文心雕龙》《文选》重点作了介绍,这充分说明镇江是一座重视文化交流、文化积累、文化典藏的城市。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则特别关注书中体现的镇江藏书文化。清代,镇江金山文宗阁是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的“南三阁”之一,著名学者阮元和焦山僧人合作,在焦山设立全国最大的寺院书藏——焦山书藏,而为中国近现代藏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学大师柳诒徵则长眠在南山。程章灿认为,从这些名胜的底蕴可以看出镇江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意义。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邬书林说:“这本书从文脉的角度厘清了镇江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用好《镇江卷》,利用好优秀传统资源
《镇江卷》系统研究梳理和展现了镇江地域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它既像一部时光机,给了我们同历史对话交流的机会;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照亮了新时代镇江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在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上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晓南在讲话中指出,《镇江卷》作为《江苏地方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镇江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系统整理,更是对梳理江苏乃至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起到资料补充和史实佐证作用,是镇江在参与全国“文化自信”一盘棋中的关键落子。镇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遗存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红色文化感人至深。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对繁荣镇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和旅游相伴而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借助《镇江卷》的出版,可以推动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效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要对镇江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梳理摸排,具备保护开发条件的要分批分类别进行修缮。加强整合思维,将分散的旅游点位串点成线,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按照“三国”、红色文化等大“IP”,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带等重点片区,增强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内容上,突出讲好镇江故事,注重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人、感染人。
(本版摄影:王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