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文
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个特别的要求,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要有间书房,晚饭后,他还跑到学生家里检查,看看书房布置得怎么样了。
那时的农村,都是土坯建的房子,条件好的,有三大间,除了正中间的堂屋外,那就是父母占据着一间,剩下的一间就是孩子的了。那年月,孩子多,都挤在一起,放几张床都困难,哪里还有空间建书房呢?我们虽然兄妹多,但是兄妹排行我最小,我读书的时候,他们有的工作了,有的去了县城中学读书,相对来说,建书房我是有条件的。我在床头用土制作一个长的书桌,并在桌面贴上报纸,墙面用白纸糊上,雪白雪白的,还用毛笔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于勤勉自己,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会有书来充实自己的书房呢?于是,就把自己学过的书本和作业本整理好,有卷的书角也都压平,而后整整齐齐地码放好,起码看起来整洁舒服。趁哥哥姐姐不在家,就把他们学过的书本也拿过来充实我的书房,没有笔筒,就锯一段毛竹放在书桌子上,几支铅笔头往里一放,书房一下子就有了书香气息,老师看了很高兴,夸我是个爱书的好孩子。
后来条件好了,从农村住到城里,从故乡移居到工作的城市,无论在哪里落脚、扎根,我总要给自己留着一间做书房,总认为有个“书房”那才叫家。也无论书在里面是站着,抑或是躺着,它们总算有个居住的“窝”。世界很大,人各有异,有的家庭有猫狗房、有鹦鹉房、有乌龟房……唯独没有“书房”,这是有些遗憾的。“书香传家远”,这是古人的期许和美好愿景,就在当下,书房里的书香,依然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出无穷的正能量和动力,使之向善、懂得拼搏和努力……
大学者梁实秋曾说过:“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看来,书房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房间,且不是示人的摆设。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洗漱完毕,一切归于宁静,一家人聚在柔和的灯光下,有书相伴的日子,那就是幸福温馨的最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