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一年多前,“退瓶子”重回种植户的视线。“瓶子2毛一个,袋子1毛一个。”80后农场主姚松廷记忆中的“退瓶子”是儿时退汽水瓶,如今退的是农药瓶、包装袋。
小农药瓶的“绿色之旅”从“退”开始。一个个原本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生态隐患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至农资店,最终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近年来,我市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融合,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初步探索出一条“市场主体回收、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机构处置”的路子。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市级、县级同步试点,今年在全省率先提出涉农市区全面推进,两年共落实资金650余万元用于专项整治,已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100余万件。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超过100亿个。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危害性显而易见,但回收难一直是瓶颈。业内人士分析,回收难题,不仅难在责任不明确,更难在回收成本高,难在回收后如何处置。
因此,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各个环节的难点、堵点,相关部门各个击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谷介绍,我市制定《镇江市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理清成员单位职责,“明确2020年所有涉农市区全面推进试点任务,2021年全市达到省考核进度,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重要考核指标。”
如何让“瓶”安回家的“绿色之旅”畅通无阻?我市积极探索回收处置“338”工作法。田谷解释,第一个“3”是废弃物回收主体为归集单位、农药经营企业、规模种植企业3类,第二个“3”是资金扶持方向为有偿回收、设备购置、无害处置3类,“8”是全程监管责任部门为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下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供销、自然资源、财政、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8类。“各监管责任部门按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做好推进工作,同时镇村两级重点监督统计农药经营门店回收造册情况,督促属地范围内农药使用者及时上交农药包装废弃物。”
一个从回收源头,延伸至处置末端的绿色链条开始形成。“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市、县、镇联动,各部门各司其职的监管服务体系。”田谷介绍,回收体系上,全市建立以镇村农药经营门店为回收主体、县级回收总站为归集骨干、有资质固废处理企业集中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归集处置上,按使用者交回、门店有偿回收、临时贮存点收集、回收中心归集、无害处理申请、集中运输处置流程进行。
至此,如何控制回收成本、如何监督等一系列难题,都找到了“出口”。刘鸿军经营一家农资店,他的“回收经”念出了新意,“一方面我们对‘退瓶子’农户的农资销售价格进行优惠,另外还可以提供兑换等服务,一举多得的事情,很受欢迎!”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是一本经济账,如何盘好这本经济账,我市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将责任“经济化”,保障绿色之旅的畅通。
我市将财政补贴资金、涉农项目设置、惠农补贴发放等工作,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挂钩,对各、区整建制开展存量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清理行动,田间清理率达80%且得到了省级认可的,纳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奖补计划;同时对回收当地使用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本市农业生产主体,给予适当补贴。
初冬时节,姚松廷的农场已经进入休整期,闲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归集的农药包装送到农资站,“‘瓶’安回家这个小细节,反映的正是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