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露 本报通讯员 景骁轶
今年已经83岁的张圣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逾半个世纪。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赫赫有名。每逢他坐诊,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日前,记者走进市中医院张圣德的诊室时,他正在认真为患者问诊。10点钟,看完一个患者后,一旁的辅诊人员没有再叫号,而是提醒他“先把饭吃了,等会儿再看”。原来,张老当天还未来得及吃完早饭,就开始为患者看病,几经提醒他才停下补充了体能。他说,他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每一次坐诊都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有一次,他从早上开始连续看了近50位病人,直到下午1点才吃上午饭。
195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圣德,于1965年毕业,此后一直在市中医院工作至今,重点研究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非感染性发热,在临床上常常令很多医生感到棘手。曾有一名来求医的患者多日高烧不退,使用了很多抗生素,始终不见效,张圣德只用三服药就让患者退了热,患者顿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还有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出生时全身黄疸,曾在多家大医院治疗均无效,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有医生说需要孩子大点后再做手术治疗。张圣德接诊后为其开方治疗一个月,患儿黄疸消退,巩固3个月后未再复发。
张圣德说,中医药的学习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有的中药方剂,都需要清清楚楚背下来,哪怕如今到他这般年纪,仍需每天坚持看书背方,反复研读、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时病论》等古籍。他随身携带着一本自己总结的方剂小本子,都快被翻烂了。他说,这就是一名中医吃饭的“本钱”。“仅仅一个小小的口腔溃疡,就有很多方子适用,如清胃散、泻黄散、甘露饮……你给病人用哪一个方子,就要看你会不会派兵点将、融会贯通了。”张圣德说,中医需要辨证,辨证的基础是要有功底。
除了饱读典籍,张圣德更注重中医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古为今用。多年来,尤其对肝系病的诊治方面,他有着独到之处,用古方的同时又不拘一格自创新方药,将乙型肝炎分为6种类型,研制了6个协定处方和两种口服糖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挽救了数以千计的晚期肝硬化伴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命。在内科杂病的辨治上,他辨证独到,用药灵活,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病患者。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张老还有着崇高的医德,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道传授给更多年轻人。目前他正在整理出版《张圣德临证验案录》,该书将公开他整理总结出的许多经典病例和方剂。
数十载悬壶济世生涯中,张圣德从未离开过临床。他说,中医药学是门哲学,博大精深,他要用一生去探索,也欢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中医药事业,共同用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