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第03版:要闻

科考“点名”,38头次江豚“报到”

江豚犁浪而行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方良龙 王召根

眼下正在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对保护区内江豚进行了一次“点名”。

11月6日至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结束2020年长江下游段江豚科学考察后,联合镇江豚保区管理处采取截线抽样法,重点考察镇江保护区江豚的群体数量及分布情况,两天内观测到江豚12群次、38头次。

6日9时许,记者从镇江海事局大沙海事处登上考察船中国渔政030号,随后主船和辅船启航,越过长江主航道,驶向对面的江心洲(又称和畅洲)北汊。2003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建立的“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达57.3平方公里,从征润洲的洲头延伸到和畅洲的洲尾。保护区水域辽阔、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特别是和畅洲北汊不通航,人类干扰较少,为江豚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繁育场所。

航行中,科考队员将一种杆状仪器随缆绳抛入江水中。“这是声学仪器A-TAG,专门用来监测江豚的发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考队员颜元杰介绍,一根缆绳上绑有两个A-TAG,并在绳间固定浮标,绳尾坠以重物,保证其在水层中不会上浮或沉底。该仪器放入水中后,可记录300米范围内江豚发出的声音事件,科考人员将对收集到的江豚声进行分析,来进一步评估江豚的群体数量情况,用以与目视考察互相校正,并弥补目视考察的不足。

在考察船二层甲板上,科考队员利用20×80双筒望远镜、GPS、测距仪、角度尺等考察设备观测江豚,并借助对讲机与队友及船长交流。虽然当天西风1级,但江上风卷浪涌,江雾影响视线,水中浮物流动,科考队员顶着风浪紧盯望远镜,时刻观察着江面的情况。驶入和畅洲北汊后,考察船减速慢行,这里是长江江豚的宜居家园。“能否观测到江豚,与天气、能见度以及观测的水域环境关系较大。”颜元杰一边观察,一边解释说。

“快看快看,江豚!”上午10时许,就在大家眼睛干涩疲劳、有所懈怠时,颜元杰用手指着右前方江面喊了一声。激动的人群立即望向江面,只见有黑色脊背拱出江面,随后便不见了。“是母子豚,注意观察,马上还会出现。”在颜元杰的提醒下,众人准备好相机、手机等待。一两分钟后,江豚再次出现在考察船的右后方,但又瞬间消失,现场仅1人抓拍到其身姿。

“长江江豚是目前长江中唯一的鲸类动物,像人一样用肺呼吸,一两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呼吸1次。”颜元杰说,如果在视线范围内,它出水换气时,基本上就能看得到。江豚有时候也会跃出水面,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12时20分,大家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船长慢慢把考察船的速度降下来,准备抛锚吃饭。“快看,好多江豚啊!”突然,颜元杰在甲板上喊道。船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江豚活跃的区域。1、2、3、4、5、6、7……还有两对母子豚!一下看到大群江豚,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惊喜,“太有收获了!”

为期两天的镇江豚保区科考,共观测到江豚12群次、38头次,其中母子豚三对,分布以和畅洲北汊、长江镇江焦北滩段居多。“这并不代表全部。”颜元杰说,受考察时长、行驶路线以及观测范围等限制,有些江豚可能并没有被实时发现。接下来,还将根据声学仪器记录情况,对镇江保护区的江豚数量进行修正。

“根据2018年科考结果,镇江豚保区内大约生活着21-22头江豚。”镇江豚保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科考结果显示,随着长江镇江段生态环境的日趋改善和长江禁捕政策的实施,镇江豚类保护区内江豚的种群数量正在扩大。此次重点考察,希望摸清长江镇江段尤其是保护区内江豚的“家底”,为下一步对江豚的就地保护及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020-11-1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04439.html 1 3 科考“点名”,38头次江豚“报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