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陈颖 王亮
按照传统“人找货”仓储模式,供货商将物资送达后,需人工搬运,再通过吊车传输至指定仓位,费时且存在安全风险。
一年前,镇江供电公司“货找人”智能拣选功能启用。在大港仓库新建的18亩智能型库房内,重型堆垛机立体库、轻型堆垛机立体库等五大区域一目了然,识别、搬运、存储、拣选等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综合利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了从收、发、存及内部各类管控流程的“全自动”。
镇江供电公司物资部主任朱俊飞介绍,领料部门将需求向物资服务大厅窗口提出申请,窗口人员进入物资仓储管理系统,向库房分拣工作台下达指令,按需自动存取随即生成。“比如,重型堆垛区域配备无人叉车,可以根据操作指令自动行驶,完成物资自动化出入库作业,避免了传统吊车作业成本高、危险大等弊端,作业时间也由1小时缩短至20分钟。”轻型堆垛区域则创新应用人机交互的拣选方式,工作人员无须离开分拣台,利用仓储控制系统下达指令,就能向拣选区提供订单所需货品,变传统的“人找货”模式为“货到人”,提升了仓储存取效率。
近年来,镇江供电公司推出一系列绿色管控措施,特别是在可视化选购、电子化签章、废旧物资打包等领域探索创新,管出了高效率、低成本,通过“一高一低”实现绿色发展。也因此,9月下旬,经过现场核实、查阅资料、现场打分等环节验收,大港智能仓库高标准通过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五星级”仓库评审。另有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以来,供电部门累计完成重点工程及配农网大宗物资供应1344条,保障了电网建设物资供应。
再以协议库存物资为例。随着协议库存自动匹配及可视化选购平台的开通,原有的协议库存物资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需求单位可以按需,实时提报物资采购计划,自主完成协议库存物资选购,这样就实现了协议匹配以物资部门主导集中匹配到需求侧自主、实时匹配的转变。”朱俊飞介绍,针对配农网的供需匹配更为精准,“需求单位可以根据工程性质,对供应商抽检合格率等关键性指标灵活排序,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物资部门定期维护供应商的绩效评价、抽检合格率、供应及时率等信息,需求单位在进行可视化选购时,可以充分了解每个供应商的信息,实现科学、精准供需匹配。”
对于绿色管控模式带来的转变,供应商深有体会并乐在其中。
不久前,镇江供电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i国网物资全供应链管理”电子签章模块,在线完成了浙江谷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台环网箱到货电子签章手续。“以前,物资履约单据是由供应商从电子商务平台中查询、打印后到供电公司物资供应中心办理签章手续。”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往的老模式需要他们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办理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需要两章四签字,一般要2-5天时间,办单效率比较低。”2018年,我市开始试点物资履约单据电子化签章工作,旧模式自此被打破——供应商流转单据可直接通过手机APP发起,物资供应中心、项目部门相关人员及时在APP上依次进行电子单据签字,打通了线上捷径。
不仅如此,针对废旧电缆管理中型号不易区分、难以追溯退料单位、散乱线材吊装不便等问题,镇江供电制定了《废旧物资现场作业管理规范》,对废旧线缆打包的长度、重量、盘外径、盘高度、捆扎方式及摆放区域都有明确要求。8月底,废旧回收公司负责人丁朋飞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80.3吨废旧钢芯铝绞线缆的提货工作量,“以前至少需要3天,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