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0年09月11日
第10版:西津渡

汉文帝开创盛世 的一大原因

□ 滴石水

“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太平盛世。开创这个太平盛世的,是汉文帝刘恒。汉文帝何以创盛世?从古至今,论者众多,言者云云。有的认为汉文帝命好,有的认为汉文帝股肱之臣好,还有的认为这个时期出了贾谊、晁错等得力的谏官能臣……各种分析,角度不同,有根有据,陈史鉴世,言之有理。不过,研读《汉书》《资治通鉴》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后,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很重要,那就是刘恒15年的代王生活。这15年的生活,影响了刘恒当皇帝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可以说,这15年为汉文帝成就的不朽画卷重重地上了一层底色。

首先,腥风血雨让偏于一隅的汉文帝看到政治安定是万事之要。史料记载,刘恒是刘邦不经意而得之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得宠,有了刘恒后,母子几乎再也见不到刘邦。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平定代地诸侯陈豨叛乱后,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代地在远离长安数千里外的边境之地。刘恒母子从此几乎被人遗忘。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平凡平淡的生活。然而,代地风轻云淡,而长安却是血雨腥风,先是太子风波,后是吕氏专权。戚夫人被折磨成“人彘”,少帝先废后杀……朝廷内几乎天天有你死我活的剧烈争斗。

远在边境代地的刘恒,对朝廷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斗看在眼里,沉在心里,《汉书》说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刘恒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他在代地以安为要,史称经过他当代王15年的努力,代地由此大安。登上皇位后,尽管吕氏一族刚刚铲除,朝廷上人心惶惶,各种政治势力暗中较劲,刘恒釆取的首策是政治安定。他首先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其次除恢复或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第三,即位3个月后,立长子刘启为太子。

最能表现出刘恒以政治安定为万事之要的,是他对贾谊《治安策》的把握和处理。汉初诸侯王势力恶性发展,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贾谊在《治安策》开头就建议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说: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这些诸侯王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他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势力,让他们有名分无实力。刘恒看到《治安策》十分欣赏。但是,他没有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根据《汉书》《资治通鉴》记载分析,刘恒在等待实施的时机。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立即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后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对待诸侯王,文帝始终以德服人,平乱则是不得已而为。

其次,经营代地让文帝看到农是国本。《汉书》《资治通鉴》都说文帝在代地与民休息,专心农耕,发展生产。尽管没有具体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朝廷几乎把他们忘了,又处于边远之地,他们要生活于世,唯有和代地百姓一起,躬耕于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以求一隅之安。而恰恰是这种生活,让他当皇帝后深深感到农是国本,安民为要。

纵观他为帝一生,最忙的事是吸引百姓归农力本。他首先吸收贾谊《过秦论》的观点,明确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为了使百姓安心农耕,他不停地减轻田租税率。史料记载,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下诏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为了影响朝外,文帝十三年下诏:“朕亲率领天下百姓务农耕作,来供给祭祀时祭品之用,皇后亲自种桑,来供给祭祀时祭服之用,现在就建立起耕种植桑的礼制吧!”诏书一下,皇帝皇后亲自耕作植桑,一时间满朝大臣纷纷走进田头地里,蔚然成风。此外,他还不停检视各级官吏劝导百姓归农力本的情况。汉文帝十二年,他就下诏说:“引导百姓的方法,是在从事农桑的根本。朕亲自率领天下务农,到现在已经十年,可是田野并没有开辟多少,说明官吏没有尽到责任。我诏书下了好几次,每年都劝勉百姓种植桑树,但功效不佳,说明官吏奉诏劝农不力。百姓生活艰苦,官吏却不反省检讨,如何劝勉百姓呢!”可见其劝农务本律己责吏之严。

第三,民间疾苦让文帝深知军兴、徭役之苦。天下生活最艰苦的,一定是平民百姓。越是生活在底层,越能知道民间的疾苦。汉文帝8岁到代地,虽为汉王,但难沐皇恩。他在为自己求生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贵为天子后,他时时会想起那15年的艰难岁月,而正因为有切身感受,他即位后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

首先“偃武兴文”。打仗打得是民力是钱财。对待匈奴,汉文帝尽量不大动干戈,基本采取和亲止战方式。他在位期间,匈奴数次入侵汉地,甚至威胁长安,汉文帝调兵遣将,但匈奴退则汉军还。即使开战,也是逐出塞即还。后来采取晁错策略,实行“募民实边”。特别是处理南越问题,更表现出汉文帝“偃武兴文”的思想。汉高祖时,赵佗接受“南越王”封号,“称臣奉汉约。”吕后统治时期,对其实行封锁,赵佗即兵戎相见,数次攻入汉地。文帝即位后,立即变兴兵为安抚,向南越提供发展生产的铁器、农具、牛马羊等,并派人修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祖坟,置守邑,岁时祭祀,又撤掉了进攻南越的军队,拜赵佗兄弟为官,遣陆贾出使南越。在文帝的感召下,赵佗谢罪称臣,岭南地区形成了宁静的发展环境。

其次减徭役,“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徭役,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宽俭待民,奉行“无为而治”。汉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黑绸做的衣服,即使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遗诏中对自己后事的处理提出了一系列的从简要求,甚至连服丧时间都明确只能三天。他如此简朴,目的都在于减轻百姓的负担。天子之简朴,百姓之福也。

2020-09-1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96249.html 1 3 汉文帝开创盛世 的一大原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