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中考榜单,让镇江市宜城中学再现‘高光时刻’:录取四星级高中人数216人,其中张甜和李雨霏同学,分别摘获丹徒区状元、榜眼‘星’。
分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却不是教育的全部。近年来,宜城中学坚持‘价值内省’,反思教育本质,通过‘宜人教育’实践,关照生命个体成长,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育教学、学生素质、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表现令人瞩目。
宜人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宜城中学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探索实践“宜人课堂”教学管理。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和马斯洛“层次需求论”,学校重新审视和改变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规划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路线图”,即落实“五认真”,特别是聚焦备课(包括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活动设计和听评课环节;关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建设,追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同时,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课堂教学实施“基于生本理念的‘四自六会’宜人课堂教学架构的实践研究”,班级管理启动了“基于合作学习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考评机制”,追求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使“宜人课堂”教学品牌日渐闪亮。
宜心德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最终指向学生的内涵发展。宜城中学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展开养成教育,实施以关注心灵成长的校本化“宜心”德育课程,学生发展由注重分数向注重素养转变。
针对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挖掘疫情防控中的德育资源,变生活为课堂,变灾难为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品德、生命健康等教育;配合区妇联开展99公益“织爱行动”送关爱活动,捐助25名品学兼优的宜中学子;组织开展青春仪式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促进人格发展。
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结果,在班级教师团队中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学习生活指导教师,开展“一对一”预约式、主动式谈心交流活动,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辅导或其他帮助。
努力搭建家校管理平台,开辟家长通道,办好“家长学校”,每周通过网络、家长群推送家庭教育指导素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学校成为镇江市第二批落地式家长学校试点学校。
教师成长,打造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提升办学品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品质和教育追求。宜城中学积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机遇与平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教师年度成长规划,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培育“学高”且“身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为此,学校围绕课堂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研修活动,参加各级各类赛课、课题研究和论文申报评比,促进教师发展。抓实校本教研,要求每一位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撰写学习心得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与全校教师分享,放大外出学习的辐射效应;要求每个教研组推选一位教师,分享自己在之后小组合作教学中的收获、心得,增强学习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成果丰硕,市区级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有3个课题获得省级、市级重点立项课题。戴芸老师获江苏省历史优质课一等奖,苏萍和基军吉老师分别获江苏省蓝天杯生物、体育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校积极营造甘于奉献、创先争优的育人氛围,树立新时代教师的美好形象。张丽娟老师被评为镇江市十佳教师,王蓉等10位老师被评为丹徒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智慧校园,信息化引领现代化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宜城中学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发挥智慧校园的服务功能,以教育信息化来引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围绕《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学校将各种应用服务系统进行整合,给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安防,让办公更智能、管理更规范、教学更高效、校园更安全。尤其在疫情期间,借助“镇江智教育”“名师空中课堂”“抖音”等云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在家里也能上好课、学得好。
为了方便学生观课,学校每天以年级组为单位,提前将学习资料下载打包,再由各班主任在QQ群里发布给每位学生。同时各备课组积极开展网络备课,针对网课内容进行提炼与补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