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4日
第11版:芙蓉楼

老街·老蟹·老店

□ 项志明

故乡在丹阳导墅镇,一座古老的江南水乡小镇。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小镇只有一条长不足1公里、宽约3米多,由麻条石铺成的街,小镇的人们都叫它老街。儿时,我的家位于老街西面,俗称“西街头”。

老街的两旁,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的民居,供销社、药店、保健站、新华书店、茶馆、老虎灶等公共设施沿街两侧鳞次栉比,让老街成为小镇名符其实的经济文化中心。记忆中,最吸引我们小孩的是“西街头”老蟹开的补鞋店。我刚上小学时,老蟹大约40来岁。这“老蟹”的外号从何而来,一直无人考证,但当时老街的人们都这么称呼,久而久之,其真名反倒鲜为人知了。

记得老蟹的补鞋店也就20来平方,除补鞋外,还兼租小人书、卖大碗茶,在当时也算是多种经济并营了。店里的一面墙壁上,老蟹并排拴上了四五排绳子,那众多的小人书便一本本整整齐齐地挂在绳子上。想看时,只要和老蟹打声招呼,便可以到绳架上自行挑选,一分钱一本。但那时的农村家庭,条件还是非常拮据的,大人偶尔能发慈悲给上几分钱,到老蟹店里看上几本,就是莫大的快乐了。

大碗茶则是摆在鞋店门口两张拼起来的方凳上,说是大碗,其实是一种很厚实的玻璃杯,杯子上还盖有块裁剪得四四方方的玻璃,红茶一分一杯,绿茶两分一杯。因为平时老街的人流量非常有限,大碗茶并没有多少生意。只有到了每月赶集的日子,坐在店门口喝茶的人才会多起来。每到这种时候,老蟹又要补鞋、又要卖茶,往往就没那么多精力盯着小人书了。

发现这个秘密,我们总是把平时的几分钱攒起来,留着到赶集的时候去租小人书看。趁着老蟹没空盯着,看完一本便迅速地到绳架上换上一本,坐在小板凳上继续看。也有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会一起去,每人租上一本,看完后几人偷偷换着看,一般老蟹也发现不了。这样,每人花上一两分钱,有时竟能连着看上五六本小人书。回家的时候,除了看小人书得到的精神享受外,那种“赚便宜”的心态也会让我们感到莫名的快乐。直到若干年后,我回老家偶尔遇到老蟹,还非常得意地和他说起小时候“赚便宜”的往事。孰料老蟹听完却哈哈大笑,说当年早就发现我们这些小伎俩了,只是想着那么多小人书放着也是放着,多些人看还能带来点人气,再者喜欢看书的孩子也都是好孩子,于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听老蟹说完,当年那种“赚便宜”的快乐顿时烟消云散,代之的却是汗颜了。

遇上老蟹生意不是太忙时,兴致上来,老蟹还会讲故事,当时我们称之为“说书”。但想让老蟹开讲当时却不是件易事,通常他会摆摆谱,往往要等我们小孩子聚多了,夏天要让大家给他打打扇子,冬天要让我们回家给他搬个小火盆烤烤火。吊足了胃口,才会咳嗽一声,抿口茶润润嗓子正式开讲。记忆中,老蟹的“说书”特别受欢迎,他脑子里的故事是那么的多,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榜,还有聊斋里那些听了让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仿佛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没有他不知道的。讲至精彩处,连门口喝茶的大人们都禁不住围拢来听。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射雕英雄传》等港台影视剧热播,武侠小说开始流行开来。老蟹因势而为,把墙壁上那几排绳子换成了简易书柜,由出租小人书改为出租小说书,每本每天一毛,热门小说每天两毛。在小镇,老蟹的租书还是第一家,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生意是异常地火爆,热门小说常常要登记排队好多天才能轮到。除了武侠小说外,老蟹的店里还有很多中外经典小说,像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家》《春》《秋》《狂人日记》《堂吉诃德》等等。记忆中,我开始读这些经典小说,就是那时从老蟹店里租着看的。当时为了省钱,一本小说往往不到一天就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对里面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直到工作后有钱可以自己买书,再把这些经典小说买回重新慢慢品读时,才领略到这些经典中蕴藏的历久弥新的人文知识和时代魅力。

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富裕和文化生活的丰富,电视机、录像机等稀罕玩意开始逐步走入小镇的家庭。不得不佩服老蟹的经营头脑,还是那几排书柜,他把小说书又换成了录像带,在小镇率先租起了录像带,每盘每天一元,生意依然那么火爆。

进入21世纪,录像机慢慢淡出了人们视野,代之的是VCD机、DVD机等,老蟹又把租录像带改为租光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小镇人们的商业头脑也得到了极大开发,租光盘的店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公里不到的老街上竟有五六家,加之光盘本身价格低廉,老蟹的生意自然没有原先那般火爆了。只有补鞋的营生,老蟹一直没丢,后来还增加了修拉链、配钥匙等活计。活计不多时,兴致上来,老蟹依然还会说上一段书,但早已没了我们小时候那么多忠实的小听众,只有三两个没事的老人偶尔会聚拢来听听。说上一段,看大家兴致不大,老蟹也就表情落寞地偃旗息鼓了。

一晃多年过去,如今再回导墅镇,老街虽然还是那条老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失去了旧时的繁华和热闹。老街两侧那些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大都翻建成了新式楼房,曾经的商铺也已逐步搬至河对岸的新街,散落在老街的中和茶馆、供销社等仅有的几栋老房子,虽然还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但早已被岁月的刻刀雕琢得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西街头”老蟹那间补鞋店不知何时也已关门息业,老街成了真正意义的“老街”。只有街面那些坑坑洼洼、错落有致的麻条石,虽历经多次修缮,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时时向人们诉说着小镇的悠久历史和那些尘封的店铺繁华,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时勾起我们这些小镇游子记忆深处的家乡情怀……

2020-08-1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91971.html 1 3 老街·老蟹·老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