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列
这个五月,一段名为《后浪》的宣传视频被广泛传播,并引发了巨大争议。
《后浪》中对年轻人表示: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然而,片中没有提及的是,这些“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所需成本几何。
据说,有好事者替视频中所有活动算了算价格,上天跳伞,下海潜水,去四次欧洲,拍视频的所准备的乐器、服饰……如果都尝试一遍,要花费几十万元。而接触这些领域、习得这些技能的信息成本、时间成本,就更是无法估量了。
凑巧的是,在《后浪》发布的前一个星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刚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显示,超7成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
很容易推想,以年龄段来划分的话,社会资历较浅的“后浪”整体收入显然要低于“前浪”,如果仅仅统计网民中的“后浪”,这一人群低于5000元月收入的占比将会更高。同时考虑到年轻人的上网比例远高于中老年人,说绝大多数“后浪”的月收入不足5000元是符合情理的。
问题来了, 《后浪》所展示的这些为年轻人准备的“礼物”,价格昂贵,所需不菲,很显然是大多数年轻人无法拥有的,那么谁来为年轻人买单?
也许有人认为是“前浪”,然而“前浪”只是在一个劲地满怀羡慕、满怀敬意、满怀感激,却一个字也没提到付账。所以要成为视频中专业、自信、大气的“后浪”,还得年轻人自己老老实实地支付成本。
自由地学一门外语、惊险刺激的冒险运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浪》描绘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生活图景,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华,同时《后浪》也没有为普通青年指出如何获得这种“美好生活”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一来,所谓“选择的权利”,在不具备相应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就没有任何意义。一个收入平平的年轻人,要么觉得这种精致生活与自己无关,要么就只能借贷消费来一波。如果不能拥有高档生活就不能算“后浪”,如果这部视频其实只是在暗暗鼓励消费主义,那么《后浪》对于青年精神的诠释也就注定是苍白空洞,不知所云。
既然这部视频选在青年节发布,那我们看看真正的五四精神又是什么。101年前的五四运动,爱国先进青年的视野不是狭隘的自身兴趣和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他们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中国青年始终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而并非在坐享什么“几千年积累的财富”。
回想起在上世纪那个硝烟弥漫、救亡图存的年代,也有一首献给青年的歌,就是著名的《毕业歌》,很巧的是,歌曲中也提到一种“浪”,是“巨浪”: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