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羽雪
大雪是入冬后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会逐渐降低,甚至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因而大雪将至,寒气袭人。《三礼义宗》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大雪说:“十一月(农历)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纷飞的时节到了,让我们走进历史,看一看有哪些应时的古老民俗呢?
在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鹖鴠亦称鹖旦,即寒号鸟,意思是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还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开始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了。
赏玩雪景。大雪时节,人们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曰:“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这段生动的文字,描述了杭州城内王室贵戚在大雪天气里堆雪人和堆雪山的情形。雪后初晴,大地山河宛若琼楼玉宇,高瞻远眺,饶有趣味。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此月(腊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这段话也记述了人们在院中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冰雪世界乐趣的场面。
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冰冻住了,人们就尽情地滑冰嬉戏,当然也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清代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冬月经常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乾隆帝亦有《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赋》等与冰戏有关的作品。
夜作。大雪节气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小吃摊也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很兴隆。
大雪腌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大雪节气的风俗,即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鱼肉,人们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腌肉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兽有关。“年”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都会出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于是就想出了将肉类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蔬菜则用风干的办法保存起来。
大雪进补。“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好时节,自古就有大雪进补的习俗,这样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
大雪节气里,古人延续着古老的民俗,使严寒的冬天有了无穷的趣味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