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勇
龚自珍(1792—1841),字爱吾,又字璱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改良主义先驱。中进士后,曾在京师担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微职。龚自珍身处鸦片战争前后的封建王朝末期,面对内忧外患,深感国家积弊丛生,主张革除时弊,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抵御外敌入侵,他支持好友林则徐查禁鸦片……然而,这在当时受到守旧权贵的压制。
清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龚自珍不满于京师庸碌无为、壮志难酬的冷署闲曹生涯,又因家居杭州的父亲龚丽正已年逾七十,叔父龚守正新任礼部尚书,于是引避乞归,“不携眷属傔从,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以行,夷然傲然”,自京师南归家乡杭州。因其父龚丽正曾任江南苏松太兵备道(驻上海)、江苏巡按察使(驻苏州)的缘故,龚自珍早年在昆山购置清初徐秉义旧宅,并更名为“羽琌山馆”“海西别墅”,并建有藏书楼“宝燕阁”,因此,龚自珍又从杭州赴昆山作定居规划。
同年秋,龚自珍北往河北接妻儿南返。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龚自珍见田园荒芜,民生凋敝,鸦片流毒,满目疮痍,感慨万千,写成诗歌315首,时值农历己亥年,因此名其诗集为《己亥杂诗》。这些诗歌饱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备受时人及后世赞誉,如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即誉其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己亥杂诗》中写于镇江的第125首,尤为著名,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诗写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诗人认为中国大地的生机需要依靠强烈的风雷变幻(改革)来改变,而当时社会却出现死气沉沉的场景,因此希望“天公”(隐喻“帝王”)能够不局限于一种标准降下(起用)人才,来改变僵化、腐朽的社会现状。龚自珍学养深厚,思想敏锐,诗中语意双关,兼具思想与艺术之美。
该诗作者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当时镇江民间数以万计的百姓正在古运河畔鼎石山上僧伽塔、都天庙附近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龚自珍的道士朋友请其作祭祀用的青词,作者乘机借题发挥,表达对清王朝死寂社会的不满,对统治者用资格限制人才的反感,发出打破旧有桎梏的呐喊,便有了这首振聋发聩的经典诗作的诞生。青词是道士设坛祈祷用的祝文,以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相传,明世宗信奉道教,宫中常有斋醮法事,即命词臣起草祭词,当时祖籍句容的状元、内阁首辅李春芳即以擅作青词著称,将青词发扬光大,被称为“青词宰相”。
龚自珍是清代镇江金坛人、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的外孙,自幼即受到母亲段驯的良好教育,学习诵读吴伟业《吴梅邨诗》、方舟《方百川遗文》、宋大樽《学古集》,龚自珍后赋《三别好诗》“谓自揆造述,绝不出三君,而心未能舍去,以三者皆于慈母帐外灯前诵之”。龚自珍12岁时还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段先生授以《许氏说文部首》,是为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始”,龚自珍弱冠之年,段玉裁结合龚父所取的名,给其取字“爱吾”,称“必自爱而后能爱人”,后来龚自珍作有《金坛方言小记》《说文段注札记》等,也是对外祖父及其家乡的一种纪念。龚自珍28岁师从武进人、清代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之学,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宿草敢祧刘礼部,东南绝学在毗陵”之语,即是写自己师承礼部主事刘逢禄传承“绝学”的渊源。
己亥九月十一日,龚自珍在昆山寓所羽琌山馆,获包慎伯赠《瘗鹤铭》,以诗代跋,评此铭惟北朝郑文公碑差足相匹。其时,龚自珍妻儿尚滞留在京师。同月十五日,龚自珍北往接妻儿,途中寓居从弟丹阳丞龚景姚府廨中十日,借机燕游以抒湮郁怀抱,并作词三十余首。同年十二月十九日,龚自珍接到妻儿南归途经镇江时,又与女儿游览焦山,作第312首杂诗“古愁莽莽不可说,化作飞仙忽奇阔。江天如墨我飞还,折梅不畏蛟龙夺。”龚自珍自注其诗:“十二月十九日,携女辛游焦山,归舟大雪。”龚自珍积郁的愁绪无处诉说,化作飞仙飞还江南,见到焦山壮阔的海天一色,心情豁然开朗,其坚忍的气节如寒梅一样,无所畏惧。
龚自珍将家眷安置在昆山后,常往来于江浙间。道光二十年(1840),龚自珍写定《己亥杂诗》。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龚自珍应邀主讲于丹阳云阳书院。三月初五,龚父卒,寿七十有五。龚自珍料理完丧事后,于七月,复至丹阳,馆于县署。八月十二日,在丹阳暴疾去世。其友魏源为作《定盦文录序》。在丹阳书院旧址鸣凤亭抱柱上今有楹联“英才闲听芭蕉雨,凤凰专栖梧桐树”,亭中石碑上刻有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这与镇江古运河畔宝塔山公园的鼎石山南麓的这首《己亥杂诗》石刻,遥相呼应。时至一百八十年后的又一己亥年,仍能令人抚今追昔,思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