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0日
第011版:江花·专栏

高雅艺术的看头

【琪谈】

鲜衣赤马,嬉笑怒骂。

■ 文/高小琪

上周去聆听了一场合唱音乐会。演出团队是全国顶尖的专业合唱团,水平极高、素养极佳,但我的注意力仍然被坐在斜后方的一家人吸引了。

在整个音乐厅观演效果最好的座位区,一对年轻父母全程都在引导和安抚他们的孩子。这个目测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初始还能按捺住自己的小性子,认认真真观赏演出,但三四首歌曲之后就开始感到烦躁,轻声和父亲商量能不能现在回家。

父亲当然一口否决,这个位置的票可不是轻易能求到的,开场一刻钟就放弃,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双方于是在一番讨论后达成协议:再听两首曲子就离场。

小姑娘叹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继续“煎熬”。两首曲子之后,滑头的父母又以“中场休息才能出去”为由,骗她再听两首,将上半场熬完。

年轻的妈妈望着台上魅力四射的钢琴伴奏,带着憧憬的口吻对小姑娘说:以后我们宝贝要是长大成为一个钢琴家,坐在台上弹琴,我们在台下欣赏,该多好呀!小姑娘立刻斩钉截铁的否认:不!绝不!我永远不会成为钢琴家的!

我实在不知道这对父母在中场时又使用了什么样的“糖衣炮弹”,下半场他们仍然没有离场。但烦躁的小姑娘开始躺在椅子上扭来扭去、蹬前排椅子,试图通过一些声响引起大家注意,以帮助自己逃离这个无趣的环境。

一场九十分钟的音乐会,只有带唱带跳的歌剧选段和儿童合唱团的表演吸引了她的注意,其余时间都宛如炼狱。这真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姑娘,直到演出结束,她都没有做出太过激的举动,也基本没有影响剧场氛围。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参加和举办过不少音乐会,见过太多连哄带骗把孩子带入音乐会又着急忙慌带出去的家长,深感他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也深感此举毫无必要。

一个全身机能都在高速发育、连静坐二十分钟都很困难的孩子,怎么可能坐在呼吸声都能听见的音乐厅里,欣赏没有故事、没有歌词,甚至台上演员大部分时间都一动不动的严肃音乐表演?若是强行灌输,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厌恶音乐、抗拒音乐。

更何况,高雅艺术“没看头”,并不只是孩子的错。在连续听到几首小语种歌曲却又找不到歌词翻译的情况下,连我都会忍不住不耐烦起来。

关于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传统文化如何接地气、如何走进普罗大众,我已经“连篇累牍”地写了许多文章。坐在音乐厅内,我仍然为严肃艺术的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感到遗憾。为什么不能在大屏打上歌词?为什么演员不能穿上符合歌曲内涵的戏服?为什么合唱过程中演员不能捎带一些表演?为什么总是强调炫技,而不能选一些直抒胸臆、引发共情的作品?

观众谨慎地、认真地遵守着剧场的一切规定,不敢着短衣短裤、奇装异服,不敢交谈与大声喧哗,不敢在乐章中间鼓掌,不敢在场内进食,不敢带1.2米以下孩子入内,不敢拍照,不敢在表演进行时进出剧场……我们的艺术家们,为什么不能做出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与观众“双向奔赴”一番?

渭南华县皮影戏知道自己比不上3D IMAX电影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在“长安大牌档”的餐厅表演,无数食客慕名前来;昆曲知道自己唱词慢、转折少,比不上电视剧的精彩度,所以选择与游戏平台、二次元平台跨界融合,在年轻观众中引发热潮;金承志与彩虹合唱团知道合唱演出的枯燥性,所以将表演、道具甚至脱口秀引入演出,成为合唱界的“顶流”。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高雅艺术何不如是?但这启示太过晦涩,众生便求之不得。要知道,观众才是艺术存活的唯一土壤,倘若不重视观众,艺术只能自演自唱、自言自语。不妨放下身段,将翘首围观的“门外汉”们领进门内,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给予他们一把通往高雅艺术彼岸的钥匙。

2023-09-10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69590.html 1 3 高雅艺术的看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