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医生: 刘珺
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沈蕾 胡启梅 杨泠
曾有一张“小孩作息时间表”流传于网络,引发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一个9岁的孩子,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直要学习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在这份作息表中,除了周一—周五到校正常上课之外,还有古文、钢琴、围棋、毛笔字、奥数、跆拳道、游泳、英语、拉丁舞这9种课外学习课程。每天学习18小时睡6小时,孩子能承受得了吗?
其实这个孩子并非个例,家长过高的要求也是形式多样:幼儿园就报班学完了小学课程,借此获得领先优势;要求孩子小学三四年级必须取得钢琴十级证书;孩子五六岁必须学会游泳;每晚看书1个小时等。
这种过高要求的结果,是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亲近自然、培养兴趣的机会,也失去了相互学习、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受挫折能力普遍比较差,非常害怕失败,这与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家长会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做事不专心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获得成就感,越没成就感,就越没信心,产生自卑感。更有甚者,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还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摧残,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导致孩子很难真正的快乐起来。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活中之所以时常会出现亲子冲突,恐怕也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关。比如要求孩子去做能力无法达到的事情,又或者有时候孩子虽然做得很好,但是从家长的角度看来,却未能达到十全十美,于是忍不住斥责等。
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愿望,当孩子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孩子的潜能才能得到释放。有家长的爱作为前提,又适度确立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家庭教育中充分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才会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成功性,引导孩子走向成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