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翼
高考近在眼前,如何利用临考前的这段时间,给自己高考的成功添加砝码,这是每位考生都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化学备课组组长李昭侠,并整理出有关复习建议,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段时间,考生们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查漏补缺
考生对学科知识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网络结构,但肯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要尽快找出并找准自己的不足,落实基本考点,切实提升能力。
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一是对照教材的目录,逐条落实,检查自己哪一部分知识点还不熟悉或不扎实,重点记忆和理解;二是浏览一下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并通过选做例题,找点做题技巧,发现自己相关知识的不足,并立即解决。
二、重视实验复习
近年来,化学实验已成为高考中的重头戏,也是高考当中拉开分差的主要战场。
高考实验是有一定综合性的,但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高不可攀,只是把教材上的基本实验进行一下简单的综合,一般涉及的都是基础实验。
建议大家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将实验从原理、药品、仪器、操作以及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思索,把整个看教材实验的过程当成自我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会提高化学实验的复习效率。
最好是与近期考题相结合,捋清思路,找出考点和规律。将常见基本操作进行汇总、梳理与记忆,形成用语的学科化和规范化。化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科学性等方面,都要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基本操作一定要表述准确,用词得当,言简意赅,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三、每天适量做题
在考前这几天里,要不要做练习,是许多同学比较关注的问题。
化学作为理科,肯定是应该做题。只有不断地练习,考试时才不会生疏。但这段时间不能钻难题,而应做点难度适中的基础题,或课本中的例题,高考前,坚持每日一练,必定是有好处的。
不少考生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避免这种状态的重要措施,就是每天认真做几道题。做题是为了保持状态。高考时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较短,一题的平均做题时间就是几分钟,所以每天保持很好的训练过程,表述过程,对考场临场发挥有很好帮助。
所以,每天适量做题很有必要,认认真真把推导过程都做一遍,该计算的部分一定要算出来,不能因此而丢分。
四、要有“抢分”意识
高考本身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每道题都会做。同学们心里应该有个谱,自己大概在哪个档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了,也就是胜利了。不要妄自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否则只会平添压力。没有必要被所谓的难题所吓倒。应该拿下的题一定要拿下;能拿到的分先拿到;该得的分一定要“抢到”。
化学考试的拉分差距主要在二卷。实际上各大题的难度可能是起起落落, 是波动状态,不一定是由易到难的,所以有可能前面的几大题很有难度,有些同学会找不到解题的思路。
对于这种情况,同学们要培养自身的考试临场感觉——有思路了,就把题目拿下;遇到几分钟都找不到思路、看着很茫然的题目,就先放一放,先把能解决的题目赶紧解决。
所以,至少应该分两次完成试卷:第一次,把自己应该能够拿下的题目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开始进攻之前没有答出的题目。实际上,化学考试中的四道大题,每道大题的难度都是有区分的,题目之间的难度也是有梯度的,所以要快速做出判断。
五、选择题一定要“稳”
化学考试时间为75分钟,时间上并不是特别宽裕。所以,做选择题最好一遍做对, 不要等着后面来检查,因为没有时间。心中一开始选择的答案,先不要急着写,再斟酌一下, 最后再落笔。选择题一定要稳,时间稍微长一点没关系,要确保稳定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