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
第011版:江花

清明随想

■ 文/陆云

又到清明,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清明节,通常都在每年4月5日,偶尔或前后一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它凝聚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和中华文明祭扫逝者、缅怀先烈的祭祀文化。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正式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气,则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了一年四季,每个节气都是15天,均有其独特的含义。清明是节气名之一,意即清新明朗。它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时至清明,春天已经过了大半,气温升高,不再寒冷,空气清新,景色明朗,草木萌动,万物勃发,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它从清明节当天起算,也是15天,即第一天是清明这个节日,其他14天虽非节日,也在清明节气当中。这样看,清明就兼具了人文和自然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又是自然节气。

节日之清明,国家放假,人们祭祖扫墓。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都把清明节称作“鬼节”,清明节前一天要给祖先的坟墓挖坟帽子,坟墓破损要修坟,要打扫坟墓,清除坟上杂草,往坟上培上新土。如果竖立墓碑,或在坟前栽种松柏等,也都在清明节进行。清明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敬祖宗”,在家里堂屋的正中放上八仙桌,桌子北、东、西三面放置长板凳,南面空着不放凳子。桌子南面边上放置油灯或蜡烛,也有的人家在桌子南面正中摆放香炉,香炉两侧摆上蜡烛台。桌子前方的地上放上“拜垫”和烧纸钱的“灰盆子”。桌上中间摆放敬祖宗的菜碗,菜碗四周除南面外,三面都放饭碗。小时候我记得很多人家都有祖宗牌子,祖宗牌子上有多少祖宗,就盛多少碗饭。各家各户因家境不同,敬祖宗的菜有的丰盛,有的简陋,但有四五样菜通常都不会少,就是鱼、肉、大粉、青菜、豆腐,饭菜都必须新鲜现做,不可用剩菜剩饭敬祖宗。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敬祖宗,通常由家中男主人作揖行礼后,点燃油灯或香炉、蜡烛台,家人依次在“拜垫”上跪拜磕头,然后再烧事先折叠好的“元宝”纸钱。清明节下午太阳落山前,各家各户都会到先人的坟上烧纸,有新亡逝者的人家,还要带上菜食到坟上供奉。记得小时候一遇到敬祖宗,我都特别开心,因为那时物质匮乏,生活很清贫,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敬祖宗才有肉和米饭吃。时代变迁发展,清明节作为“鬼节”的风俗习惯没有改变,但敬祖宗有了不同程度的简化,也有人家只烧纸不敬祖宗。坟头越来越少,挖坟帽子慢慢地的也少了,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坟帽子,不会挖坟帽子。然而缅怀先烈,祭祖扫墓的风俗深入人心,清明节“灵堂”、墓地扫墓的人依然很多,人山人海,人们以不同方式怀念先人,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敬仰思念之情。

节气之清明,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北宋文人晏殊有诗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此时,燕子来了,梨花刚落,春光正美,杏花、樱花、桃花、油菜花正在尽情绽放,燕子喜鹊歌唱,蜜蜂彩蝶飞舞,小草顶开泥土播撒春天的温情,繁花竞相开,众树发新芽,自然界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如同生命的里程碑一般,在经历了冬天的蛰伏之后,气温转暖,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也在清明时节放飞心情,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栽树插柳、“挑马兰”。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这时人们开始培育南瓜、黄瓜、丝瓜等各种瓜秧,栽种高粱、玉米、豇豆、茄子、番茄等各类作物。记得小时候清明正是麦子拔节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在农田里抢施肥料、除草、治虫,也会在这时割草积肥、“罱河泥”,而我们十几岁的男孩子则会在这时用麦杆子吹“叫叫”,拿个玻璃瓶子到处抓蜜蜂。

正因为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我国古代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清明的诗句很多。或许唐朝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但在我看来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诗《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最能诠释清明节和清明节气的内涵。

清明,“春阳抚照,万物滋荣”,春光无限好,愿我们大家都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创造美好未来。

2023-04-06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44219.html 1 3 清明随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