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8日
第013版:银潮周刊

小时候的年味

文/鲍明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近日,我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再次吟诵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节童谣》时,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似乎又向我飘来。

随着严冬的到来,我和奶奶坐在草墩子上取暖(里面有大小不一的用陶瓷、铁皮、铜等材料做成的容器,放上米糠、锯木屑或草屑加点刚刚燃烧完的草木灰),慈爱的奶奶常常和我讲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凶猛残忍,每年岁末,就出来为非作歹,吞噬人畜,毁害庄稼。人们为此担惊受怕。后来。聪明的老人发现年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年一出来,人们就聚众燃火,燃烧的竹子不断发出巨大的响声,吓得年撒腿就跑,再也不敢骚扰人间了。人们庆幸没有被年吃掉,第二天清早便相互祝贺,摆起丰盛佳肴,庆祝平安无事。由此便形成放鞭炮、拜新年的习俗。我从奶奶讲的故事中知道了一些关于“年”的由来。

每年冬天,炒(炸)炒米的,酿米酒的,打年糕的……便会来到村上,村民们忙开了,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时招待客人的各种食品。孩子们乐了,跑上跑下,围着大人直转,有时半夜轮到你家炒(炸)炒米,酿米酒什么的,小孩儿一听到动静,就一骨碌子从床上爬起来,一边坐在大灶前取暖,一边闻着香喷喷的米香,等炒米一下锅便抓上几把嚼起来,望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大人们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进入腊月,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把家里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杀了腌制,过段日子,每家的门口挂满了各种腌制品。

放寒假了,小孩子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大一点的孩子自制花笺(方言)(又叫“门笺”“门钱”“吊钱”等)模子,小点的孩子要么请大人出花笺模子,要么等别人家孩子弄好,把人家的花笺模子借来,用铁钉敲出宽度不同的刀子,把颜色各异的大纸裁成一张张花笺纸,有的用夹子固定,有的让大人用针线把一大沓花笺纸固定在一起,找个木板做垫板,然后用铁锤不停地敲打自制的刀子,要过好多天才能把自家所有门上要贴的花笺敲打好,那些敲打漂亮的花笺还能拿到集市上换点钱用用。

蒸馒头了,小孩子围着桌子和大灶直转,一笼馒头蒸好了,孩儿们拿起空心果,蘸上红颜料,把一个个又大又白的馒头点上红色,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刚刚起锅的馒头来。多下来的红色颜料,孩子们就把它涂在自家狗、羊、猪、猫的身上,让这些动物们也沾沾喜气,闻闻年味。

到了腊月二十八、九,村上的老先生开始忙碌起来,一村人把红纸放在他家,请先生帮忙写春联,两三间房子的地上、桌子上、凳子上……全是红纸黑墨的春联,这一拨人等春联干了拿走,又一拨人拿着红纸来了,有人家过意不去,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表示谢意。后来村上识字的人多起来了,不少人家就让自家会写毛笔字的孩子照着年历上的春联内容去写,虽不太好看但看着自家的孩子也能写春联了,开心地笑了。贴春联、贴花笺要在年三十那天完成,小孩们不知道春联从右边读起这一常识,要是及时被大人发现还能重贴,不能发现的只能这样贴错了,懂行的人看了为之一笑。

大年初一,小孩子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拎上布袋或红色的方便袋,跟随一大帮子孩童去村上各家各户拜年,主人笑盈盈地迎接着一拨拨前来拜年的孩子,还拿出糖果、白果和各种好吃的食品放在他们的袋子中,袋子满了回家拿下后又走出家门去“恭喜发财”了。初二开始,随爸妈去亲戚家拜年,当拿到一张张崭新的“压岁钱”,吃着甜甜的年糕时,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

说起村上春节的习俗,贴春联,吃饺子、汤圆、团圆饭,放烟花鞭炮……就不提了,我们村与周边村庄不同的是,年三十一大早,村上的老人便敲锣打鼓,带着小孩早早地来到土地庙和祠堂烧香祈祷,保佑村上的人们新年大吉大利,安康快乐!三十晚上,等一家子团圆饭结束,大人小孩拿上稻草,在自家门口和别人家铺下的稻草接成长龙,点上火苗,整个村子四周的道路上便火光冲天,大人小孩在火上跨来跨去,这就是村上老人说的“跨亮堂”,意在用火赶走“年”兽,也意味着新年生活红红火火。再有,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是不能拿剪子、刀子等锐利的器具的,白天不管地面上有多脏,这一天也不能用扫帚把垃圾扫掉,到了晚上各家早早地关上财门,等初二才能清扫地面上的垃圾,以免把财气扫走……

还有十多天的时间,2023年春节即将来临。随着防疫“新十条”政策的贯彻落实,超市、商场、花店……开始回暖,人气渐增,年味渐浓,兔年还将迎来新中国74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天下所有的华人健康吉祥,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过年喽!愿小时候浓浓的年味伴我终身,快乐你我!

2023-01-08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31313.html 1 3 小时候的年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