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武功
今年10月16日早晨八时整,秋阳普照,微风轻拂。“省镇中老三届歌友汇”近五十位歌友按时在江苏省镇江中学校门口集中,通过了一道安检,终于跨进了梦中的母校。
省镇中今年恰逢130周年校庆,怀着近乎虔诚的心情,吴浩然带着他的团队首先参观了校史馆,担任义务讲解员的殷立本老师则是与镇中有着超过一个甲子的渊源与情怀!尽管学长身有小恙,但是这位1966届高中大哥仍专注地为学弟学妹介绍着母校130周年历史的沧桑:从1892年时任镇江知府王仁堪首捐私银加社会募集,于鼓楼岗一处地方创建南泠学堂,发展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终于享誉省内外(当时省会曾设镇江)!其间遭遇过日机的轰炸,母校曾暂迁安徽屯溪,但终盼来抗战胜利,重返故乡……
走出校史馆,我们漫步到当初的老校门口,保留着的传达室似乎传来了老校工拉响的上下课电铃声。当代教育家于漪的塑像让我们驻足观望!寂静的林荫道,留存的几棵法桐树唤醒了我们过往的记忆。学友们终于回到了神往已久的课堂。随着冉荣华学长的口令:起立!老师好!尊敬的学长殷立本老师给我们一群学弟,学妹补上了一课,良好的课堂纪律让我们重温了师生间的情谊及对知识的渴望!
近十点,省镇中的校领导和“歌友汇”回校团在楼下不期相遇,殷立本老师、张禾瑛老师和他们互致问候!想必校领导也能理解这些古稀校友的心愿,他们可都是祈盼国运校运繁荣昌盛的母校赤子啊!镌刻着“一切为民族”校训的石碑旁让我们来合个影吧!追忆我们逝去的芳华岁月,也难忘那特殊的历史回忆。
“歌友汇”的女同学在范珍珍老师的指导下,捧着鲜花向曾经哺育过我们的恩师走去,尽管恩师大都已羽化登仙……高三届的谈世英学姐,齐耳的短发,白净的面庞,透过金丝眼镜,似乎已晶泪盈眶,六年的校园生活,多位恩师的授业解惑都在此刻涌上心头。在秋阳照耀下,身着湖蓝色长裙的队伍缓缓地向前,整齐地向前,轻声的吟唱,吟唱……
为了共同的母校情结,为了唱好《献给母校的歌》,范珍珍老师不嫌弃她的学生多次跑调,总是用她的微笑,不厌其烦地纠正、校准。我们大家经历了春播、夏耕的艰辛排练,还克服了今夏罕见的高温,终于迎来了金秋的收获!此时此景,我借用吴秋月同学的一首十六字令:“寿,七秩人生正风流,青春驻,广场舒长袖。”
男生的节目紧接着隆重登场,摆上两张小圆桌,打开珍藏的葡萄酒,群主吴浩然与歌友们浅斟杯中,共贺梦回母校,亦幻亦真!恰如东坡翁所唱:老夫聊发少年狂!《献给母校的歌》歌词的主创者宗纪明伫立一旁,凝视着他的学弟们不由心潮澎湃……我还想起了加盟“歌友汇”的张平老师、邬文祥老师等人的悉心指导与义务奉献。走进现代化的田径场,张禾瑛与几位学姐俯身蹲下,似乎在等待发令枪声再次响起。在1968届初中生参加的唯一一次校运会上,她曾勇夺三金,以班级团体总分优势领先,争得第一。现如今,在镇中校方与歌友汇的互动之中,她仍在穿插奔忙着……
言辞谦逊、性格豪爽的贾定富学长,随着一辆小车的驶停,急速上前,迎来的嘉宾是从南京自驾赶来的汪绮年学姐,她迅即换上运动服,尽显婀娜多姿的身材,那可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数十年坚持锻炼的回报。随着摄像师的镜头,汪学姐360度的徒手翻转,让我们叹为观止;乒乓桌旁,宗纪明、尤明的银球对攻也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
临近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返回校园门口,近50人的队伍排成三排,在范珍珍老师的激情指挥下,我们再次唱响献给母校的歌!有几位驾车的人也停车欣赏片刻,似乎他们也理解了这批七旬老人对母校的眷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