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第023版:学科

诵读的表达技巧指导

诵读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诵读者对文字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刻,不论他对诵读的整体设计如何精妙,最终都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上,进一步说,就是诵读者的语言和声音上。因为,听众是通过诵读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诵读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在此,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优秀的朗诵艺术家往往只要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文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说:“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这个论断言简意赅,对我们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诵读是进行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诵读,学生在学习时诵读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稿件的准备——备稿

备稿是一个过程,指的是诵读者深入到作品中去,透过作品认识其反映的现实生活,把握作者的思维脉络,领悟、体味作品的内在意蕴的过程。

备稿需要将准备诵读的文稿进行层次划分、主题概括、确定基调和分清主次。

二、诵读的内部技巧

1.情景再现

在诵读的时候,以作品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地引发相应的态度,这就是情景再现。

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诵读者要感觉到大草原美丽富饶的景象出现在眼前:天空湛蓝,云朵雪白,草原上骏马奔驰,马鞭声声响彻四方,鸟儿盘旋飞起……种种美好景象一起涌上心头。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生活、歌颂党和领袖的心声。抒情性和对草原的描绘才能使听者产生无限向往之情。

2.内在语

内在语俗称“潜台词”,指那些在朗读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和语句关系。

诵读者首先要明了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方能在诵读时准确表达文稿含义。

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

诵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要明确孔乙己的情况:生活穷苦,社会地位低下,但思想意识陈旧,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诵读者要体会到句中这样的意味:①他和酒店上层下层人有距离、身份特殊 、社会地位低下;②体现他的虚荣心态 、封建思想;③社会的世态炎凉等。

3.对象感

诵读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设想对象感?对象的设想,可以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也可以是指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

三、诵读的外部技巧

1.重音

在朗读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

2.语气

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像冰封,气息像倒流。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3.节奏

节奏是指诵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节奏有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等。

例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舒缓)。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陶醉)。

例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表现小草的冲劲)。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惊讶、赞叹)。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轻快)。

(省镇江一中 田静)

2019-10-16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48698.html 1 3 诵读的表达技巧指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