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8日
第021版:作文

重读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题记

突然想去小学母校看看,现在的教学楼都已翻新,连操场上的篮球架都安了新的,我的小学,早已改了名字,换了面貌,而我正似烂柯人。

没变的,好像只有老郑的传达室了。

我走进学校里头,正好迎面碰到老郑,他从操场上捡了两个瓶子,我稍微点了点头,笑了一笑,老郑也点头笑一下,眼角挤满了褶皱,然后便继续向前走着,左腿上挽着的裤腿几乎要掉下来了。我匆匆转了转,出门时,我在老郑的传达室里买了一瓶矿泉水,无需对白,那一枚硬币就已经落在老郑土黑色的掌心了。老郑按了电钮,铁门慢慢合上,恍惚间回到了很久之前。

我进小学前,那座传达室就已立在那儿了。老郑的工作无非就是到点开门关门,平日里他的装束就只有那一件水泥色的制服,不细看也看不出制服已被洗得发白。工作清闲,老郑就常常在学校的篮球场转悠,收获不过就是男孩们留下的几个矿泉水瓶,卖掉它们获得几毛钱的收入。尽管我懂积少成多的道理,可我总觉得老郑成天在学校转悠就为了那几个瓶子,实在有些不值。

后来我发现,老郑的瓶子不只是拿去卖了。有几次放学的时候,老郑将门开了后,便搬了板凳在门口,自己坐在板凳上,戴着老花镜,手上拿剪子将塑料瓶剪成一段又细又长的弯长条,像一根透明的长面。门前的学生只顾嬉笑着过去,没人管老郑在做什么,老郑也只顾做自己手头的活,不管他们。

因此我偶尔知道了老郑原来还有做手工的手艺。老郑用那些“长面”编了一个又一个篮子,竹条间穿插着几根透明色或是雪碧瓶绿色的细条,朴素得有些好看。我不知道老郑做了多少这样的篮子,也不知道那些篮子都被用去做什么了。超市里像这样的篮子又多又便宜,有没有人来他这买都令人怀疑,想必他也不至于拿去卖掉。没有人关心这些篮子的去向,我只是总能看见老郑一个人坐在学校大门边自顾自地剪瓶子。

但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偶尔开大会的时候,我们听校长讲那些往届毕业生的励志故事或者是从网上摘下来的极其老掉牙的鸡汤警句,最后“哗”地一鼓掌,足以应付好几周乏味的平淡生活。

我想也许老郑是没什么好忙的,于是每逢开会,老郑常常踱到操场边站在拐角处听着。我听着动员词觉着无甚意思。因此我有时东张西望,能看到老郑极为认真地听着校长发表讲话,水泥色的制服有些发皱,一只裤腿挽在小腿上,一只没有。我以为老郑对这些鸡汤故事听得比我还多了,但老郑似乎就是觉得那些很值得听,偶尔还腾出背在背后的手来,在脸上搓了一阵后,捏起两眼间的皮,像是拭去了什么。

我见到老郑总要和他打个招呼。我那时大抵觉得老郑不甚奇怪,不敢和他搭话,却又有些怕他。只是点点头,笑一下便低下头不敢看他。

终于,铁门合上。我却于此时恍然。原来我从没有读懂过老郑。没读懂过他的朴素,他的坚持,他的热爱,他的遗憾,他的重负,他的释然……活着,是要活到光华褪去迎接万箭攒头,犹能搬一板凳静编篮子,犹能长叹彼时遗憾,回首对苍天一笑的境地。

他是我的长辈,他是一位长者,他是我们都应敬佩的人。无人理解,无人陪伴,他亦走过他的春夏秋冬,他的苦乐喜悲。也许他从不翼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只是用一砖一瓦砌成他的日子,用一梁一柱构成他的生活。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守着一份热爱,守着一份遗憾。

后来我的事情逐渐多了起来,于是彻底没有再回去看过了,那所学校里的事情也早就与我毫不相干了。可我不知道我为何要写老郑,老郑的生平我一无所知,甚至于他的全名是什么,我都是不知道的。然而我最终总算将老郑七零八落地写了出来。或许世上无人能写出一个老郑,老郑的存在与经历,破碎得如同这篇文章一样。

只是好像重读了一本落满尘埃的书,厚重的感觉,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知道,今年是老郑守门的第二十年了。

(省镇江一中高二13班

徐安雅)

点评

小人物,小故事,却能反映广阔的人生和深刻的人性。由小见大,折射社会。语言平实而又生动,娓娓道来又饱含深情。

(省镇江一中老师 田静)

2019-09-18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45478.html 1 3 重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