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事关千家万户,联结社会民心。半月谈记者调研中发现,服务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业主委员会成立难已成物业管理的三大焦点问题,影响一方和谐稳定。应当及时出台系统化、精细化配套法律法规,提升城市小区业委会成立比例,厘清物业管理权责边界,为住宅小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促进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物业服务不规范
河北秦皇岛市中院诉讼服务部门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发现,近3年来,秦皇岛市9个基层法院受理的物业纠纷一直位列全部诉讼案件第一位。海南省各市县12345联动指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海南各市县的涉物业投诉案件每年都在逐级攀升。海口市12345指挥中心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海口市涉物业问题引发的投诉案例连续5年居总投诉量前4名。
综合分析发现,物业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部分物业企业服务态度差、管理不到位、遇事不沟通、收费不透明等;物业公司在社区治理中存在不作为现象,如对有些业主在小区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侵占公共绿地、破坏公共设施、违章装修等行为没有进行有效处置;开发商遗留问题、建筑质量问题和维护维修问题引发商住矛盾。
海南省政协委员梁小喜认为,随着国家取消物业公司的准入门槛,大量“皮包公司”进入物业管理行业,这些公司只将小区当做“提款机”,往往只是提供保安和保洁等表面的服务工作,不具备专业能力。
据相关法院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70%的物业服务企业属于开发商的下属机构,大约20%属于房管所改制或者后勤单位改制,仅不到10%属于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独立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商对建设的小区具有最初的掌控权,甚至建管合一,业主对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没有决定权。
在实践中,物业服务企业往往错误地认为其是负责“管理”小区及业主,而非“服务”于小区及其业主。收取物业费、维修费是物业服务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所得,所以收取费用往往很积极、很及时;但对于小区路灯不亮、下水管道堵塞等事关业主切身利益的问题,往往以各种理由怠于“管理”。
监管不到位
社区治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未切实履行治理责任,将社区治理责任推给基层党政组织和社区居委会。
面对日益繁杂的社区治理事务,地方政府缺乏统筹协调主体,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强有力的统筹力量,未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治理平台和机制,难以形成治理合力。职能部门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消耗了大量行政资源,矛盾纠纷却在逐年增加。
当前,物业管理与基层社区治理尚未有效结合,县区物业主管部门与属地街道办事处、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放管服”还存在真空区,工作未完全闭环,行政执法触角也没真正延伸进小区,导致部分小区内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
不少社区党组织覆盖率不足,业主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主体之间,无法形成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协调运行机制。海南省业主委员会协会会长肖江涛举例说:“海口市共有住宅小区3182个,其中已成立党组织的小区144个,占比仅4.5%。”
业委会难产
业委会在维护业主权益、监管物业公司履职尽责、维持并改进小区居住体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各地成立比例不高。例如,海口为14%,北京市业委会占比为27.8%,尽管一些地区提出较高发展目标,但大多停留在“纸面”上,主要原因是街道社区人手不足,小区业主组织难。
海口帝景海岸小区业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街道通常只有1人负责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在业委会成立这件事上,往往不主动,因为他得负责辖区内多个小区,工作十分琐碎,投诉电话不断;成立业委会后,反而不利于一些试点工作进小区,不如社区直接对接物业公司方便。
肖江涛介绍,近几年,省市业委会协会花了很大精力,推动海口直至整个海南省业委会成立相关事项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从理论上、政策配套上解决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从2023年起,海口已经把业委会成立备案纳入政务服务窗口化管理范围——“备案即执行”。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仍有一些街道没有采纳备案制。
虽然相关法律条例都明确了业委会成立在社区,备案在街道,然而社区、街道没有专门的对口部门和人员负责指导,整体推进缓慢。
肖江涛介绍,目前业委会成立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业主组织难、召集难。按照民法典要求,成立业委会要求双2/3,即2/3的业主、2/3的面积参与投票。以前的要求是双1/2,业委会成立门槛提高了很多。
据了解,很多业主即使对物业管理不满,也会选择长时间忍耐,只要不涉及自身切实利益就不关心、不参加。有些社区由志愿者协助社区业主委员会,对小区公共事务进行投票表决,参与者寥寥,导致社区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物业公司权责边界需厘清
我国物业管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并于本世纪初建立物业管理相关制度,但随着城市住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制度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加上近年来放管服、招投标等改革的监管措施没跟上,物业市场良莠不齐。
海南省物业行业管理协会秘书长洪亮认为,当前物业管理乱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物业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没有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又存在空白,导致低端物业服务供给过剩。“找两个大爷守守门,找两个阿姨做做保洁,然后收一收物业费,这样的低端物业服务太多了。”
——监管空白。洪亮说:“过去,业务主管部门能直接监管物业相关事务,对于管理不好的企业,可以要求整改,不整改就行政处罚。现在明面上管物业的有22个部门,直接主管单位是住建部门,想施政但找不到依据,没有行政执法权,对人员、资质、企业都很难去监管。”
——行政管理和物业管理边界不清。一些地方“执法不进小区”,该由水电企业承担的“抄表到户”工作,也由物业公司承担,这既加重了物业公司的人工成本、资金垫付压力,总表到分表间损耗也加重了业主负担。洪亮认为,这些因素将物业逼上了减少服务岗位,降低服务标准,甚至侵占业主利益的错误道路上,同时也给小公司、不良公司乱立收费名目提供了借口。
——承接查验不到位,大量开发商遗留问题成为物业投诉焦点。由于招投标环节极易被操纵,住宅小区开发商往往将建好的房屋交由自己下设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发商与物业公司之间虽是两个法人,实际是一个背景,这造成“承接查验”环节缺失,一旦房屋过了保修期,或者业主更换了物业公司,房屋质量问题只能由业主自行兜底。
推动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破解物业痼疾,创新物业管理服务,离不开党建引领。
新疆克拉玛依市推进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成立率达到73.01%;业委会党员占比63%;95.87%的业委会实现与社区的交叉任职,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全覆盖。
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国际置业广场小区业主周先生说:“我们业委会之所以运行得比较好,关键在社区的协调和帮助。”这一小区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业委会,运行良好,并成功换届。业委会成立后,曾诉讼物业公司为小区业主赢得了500万元公共用地收益款。
“如果不成立业委会,业主们拿不回800平方米的公共用房,拿不到200多万元的物业费节余和公共收益。”海口绿地海森林小区业委会主任闻凤林说,“绿地海森林只花了6个月时间就成立了业委会,这离不开基层党建引领,离不开物业公司和社区的支持。”
据了解,该小区正在实施智慧社区改造。“这一年小区变化确实非常大,相信居住体验会越来越好。”小区业主黄先生说。
一些地方积极创新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模式,取得明显效果。海口试点的“信酬制”服务模式让小区事务公开化、透明化、有约束。肖江涛介绍,信酬制联合银行开发软件,建立双密钥共管账户,可以有效破解小区服务收支不透明、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不信任等一系列小区治理难题,实现小区公共事务由党组织把关、业委会决策、物业服务人具体执行、全体业主共同监督的良性机制。目前,海口已有20个住宅小区成功运行信酬制模式。
未来,对物业的依法监管亟待跟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住建局物业处工作人员陈军、海南省业主委员会协会副秘书长黎道武等人指出,当前国家和省有关物业管理法规政策规定较为原则、宏观,缺乏系统、精细的配套性指导意见或规范性文件,造成社区具体事务无标准可依、执行尺度不一等情况。
海南省政协委员梁小喜表示,健全的立法,完善的政策,明确的执法、监管、裁决部门,齐全的配合、协调组织,严格的监管约束,才能促进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