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第11版:芙蓉楼

我的父亲母亲

□ 戴 敏

我的家乡在大港一个叫城湾戴的村庄,父母都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

那个年代每户人家孩子都多,很多孩子都是勉强上学识几个字就辍学务农,而我的父母都考上了当时的县重点大港中学读初中,母亲说她在上初中时就听说过父亲。由于母亲是家中的老大,后面的孩子陆续出生后,家里劳动力少负担重,承担不起她上学,初中仅上了一年就辍学回家,母亲说她为此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

这大概也是那个年代千万家庭的状态,孩子多、生存压力大,就算能考上学校,家里也供不起。

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初完成初中学业后,回村里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是有点“墨水”的人。回到生产队里后,因为人忠厚、做事踏实,被一个大队干部看中,这个大队干部个子特别高,我小时候只知道喊“高爷爷”,“高爷爷”重点培养父亲,父亲在26岁时就当上生产队长并光荣加入党组织。

从那时起,父亲就带领着城湾戴村的社员们进行劳作,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组织生产劳动,完成上缴公粮、兴修水利等各种任务。白天他一样跟队里的社员上工,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把当天上工社员的名字、大小工种合多少工分记录在案,作为年底社员们统计工分、分配粮油的凭据。父亲虽然个子不高,但他做事遵照“高爷爷”的教导,不管是平时生产队里出工,还是冬季农闲时公社组织到南京秦淮河、大港捆山河出水利,都时时处处带头、从不偷懒。

“上工如拉纤,下工如射箭”,这个顺口溜说的是在大集体的时代,生产队要组织社员出工的难度。但父亲所在的生产队,由于父亲事事带头,没有这种情况出现。据父亲说,当时队里的社员也有一百多人,由于队里工种不同,同样是一天,但工分是根据劳动强度来定的,调皮的不能让他讨到便宜,老实的不能让他吃亏,做什么事情都要一碗水端平,这样大家都服气。

父亲毕业后回到家里参加生产劳动时,母亲已经先一步辍学回家。她参加生产劳动时只有15岁左右,但不畏难、不怕苦、处处争先,说冬天村里组织从唐家湾的山上挑石头回队里做水利,她挑回的石头称重后,不比男社员少。

在几年的劳动实践中,父亲当上生产队长,母亲是公社、村里社教宣传队的活跃分子。在日常接触中,年轻的他们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那个年代结婚大多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母亲常说他们是自由恋爱,是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结果。

父母一辈子养育了三个孩子,母亲说结婚后时间不长,爷爷奶奶就跟他们分了家,他们只分到两间五架梁的房子(当时农村大点的房子是七架梁的),一开始大人小孩五个人都睡在一张床上。

分家后,母亲起早摸黑地折腾队里分到的一些边角地块,或者到山上去开荒种点南瓜、山芋等杂粮贴补家里不足的口粮,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有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饿肚子的经历,所以母亲常说天好要防天阴,平时要多做些积累,不能浪费。

父亲在生产队长岗位上干了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就到大队去工作了,父亲经过生产队长岗位的多年锻炼,劳动生产、群众矛盾调解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小时候我也经常听到父亲在村里大喇叭里交代村民什么时间要治虫打药,以及传达公社相关会议的精神。母亲说起父亲当时的情况也是一脸的自豪。

因为有三个孩子要抚养,要解决孩子大了居住的问题,父母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了增加点收入,开始养老母猪作为副业。养老母猪是个苦差事,一是一窝小猪从生下来到两三个月大需要吃大量的饲料,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二是小猪在生长过程中会生病,而且会相互传染,一旦没治好可能就是白忙活半年。我小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起个大早,把小猪崽放在板车上的猪笼里,拖着走一两个小时,拉去丹阳埤城、大港街上的集市去卖。

村里邻居有的人家比较困难,想养头年猪但又没有买苗猪的钱,父亲会让他们把小猪赊账先拿回去喂养,等年底宰杀后再给苗猪的钱。

靠着父母的辛勤劳动付出,家里后来又盖起了三间大瓦房、两间厢房,还围了一个大院子,大瓦房的中间客厅做了好看又耐磨的水磨花石子地。

父母很重视子女教育,我们兄妹三人中,我和哥哥都上到高中毕业,妹妹也上到初中毕业。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多的,现在回头去看,父母为了我们三个孩子的读书真是拼尽了全力。

在那个年代,虽然当时生活艰苦,但父母从来没有让我们兄妹三个饿着、冻着,过年都为我们兄妹三人准备新衣服新鞋子。我高三那年在学校附近的港口职工宿舍住过一段时间,那一年腊月的一个晚上,家里炖了猪蹄汤,晚上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母亲送点汤到我住的地方。那天晚上我坐在宿舍里,听到长长的过道上传来妈妈喊我小名的声音,意外惊喜的同时,内心更多的是深深的不安,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负父母的期望。

高中毕业后,我跟父亲提出去当兵。爷爷对我当兵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当兵没什么前途,但我的愿望得到了父亲支持。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父亲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党员、村干部的家国情怀,我也顺利地走上跨入军营、考上军校,在部队工作19年的军旅生活。

一转眼父亲80岁了,我们祝愿他活到100岁,他笑着说:不是想活多少岁就能活多少岁的,过好每一天就行。最近,我们帮父亲注册了个微信号拉了个家人群,他闲时刷刷抖音、看看短视频,经常一个人咯咯地笑。

父母在十多年前,按照政策购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按月会领到一笔退休金,父亲还有一些村干部补贴。他们常说现在的好日子在过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跟我们说,做人做事千万不能忘本,要永远跟党走。

2024-05-1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09764.html 1 3 我的父亲母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