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庄园 程伟
本报记者 沈湘伟
“这半年多来,孩子的变化真大,省了父母不少心,如今还找到一份工作,真是太感谢了。”市民严女士激动地说道。近日,润州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走访矫正对象家庭时,获悉严女士的儿子小华的可喜变化,由衷感到高兴。据了解,像小华一样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去年以来,润州司法部门以公益活动基地为平台,探索“菜单式”公益服务理念,开展公益活动30多场,有力促进了“特殊群体”回归社会。
去除“标签式”扬起新希望
“像小华这样的年轻人是矫正对象中的绝大多数,其中不少人年龄还不超过30岁。”润州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处负责人表示,社区矫正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社区矫正进行社会化教育,使他们适应并回归社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生活走上正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再次犯罪。
据了解,相对于普通人,社区矫正对象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首先需要去除因矫正对象这一身份而面临的心理压力,去掉心理包袱,才能轻松上阵,接触社会才能更好融入社会。
2023年6月,在润州司法局的积极努力下,建成了一个专门为矫正对象、后续照管对象等特殊群体搭建的公益服务平台——“百瑞吉”公益活动基地,该基地位于南山景区。“百瑞吉”为英文“bridge”(桥梁)音译,旨在为特殊群体早日融入社会搭建桥梁。
为了让特殊群体去除“标签式”心理包袱,加快回归步伐,司法工作人员颇费苦心,他们邀请心理咨询师,多形式为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咨询,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公益活动上,统一制作了公益组织服装,司法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及特殊群体身着同样的服装开展活动,有利于交流认同并融入社会,特殊群体通过公益活动,在思想上也得到升华,从“要我做”上升到“我要做”,参与积极性及活动效果大幅提升。
服务“菜单式”内容更丰富
据了解,组织特殊群体开展公益活动是矫正工作的一种手段,但以往的公益活动相对形式单一,矫正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居民小区清理小广告、在街巷开展卫生保洁等,难以达到矫正目的。为此,润州司法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方法,以“百瑞吉”公益活动基地为平台,提出“菜单式”公益服务理念。他们积极整合资源,多方“配菜”,联合辖区1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内容丰富的公益服务菜单。
公益服务的具体内容不仅要根据全年的气候变化精心组织,而且兼顾辖区相关单位的工作特点、社区的基本情况而制定。包括举行联合消防演练及宣传;关爱困难群众;推广急救知识及课程培训;联合警方,深入社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反邪教、普法宣传等,并针对特殊群体的兴趣或特长组织其选择性参加公益服务“菜单项目”,广受欢迎。
28岁的矫正对象小李告诉记者,去年初他因琐事一时冲动与人发生冲突,因故意伤害被判缓刑,开展社会矫正以来,他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十分悔恨,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非常自卑。通过参与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他感触很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活动中,小学生向他和其他志愿者敬少先队队礼并送上红领巾,这让他想起自己也曾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糊涂犯了罪就自抛自弃,从而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推进“开放式”促进早归正
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群体加快“归正”步伐,润州司法工作人员进一步推进创新“开放式”矫正理念。不仅在公益活动形式和内容上突破陈式,而且根据各单位的自身优势和资源,融合专业性、知识性和服务性,深层次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如与辖区饮食企业协作,为困群众开展关爱服务的同时,还为矫正对象进行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并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此举对特殊家庭来说,真是一件幸事。此外,为进一步丰富公益服务内容,还举办美容美发、按摩、护理等相关培训,也为特殊群体掌握劳动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润州司法局多方协调,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组织特殊群体中身体素质较好、年龄符合要求的20名矫正对象,开展相关医疗救护训练,并参加镇江市急救中心开展的国际急救员课程培训,通过考核可获得国际认证且全球通用的医疗急救证书。持有者可以实现在全球绝大部分国家中的救援免责,这不仅是对学员救援水平的认可与鼓励,更是走出专业化、国际化公益服务道路的有益尝试。
润州区司法局局长徐子强表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建立社会公益服务基地是新时代拓展特殊群体教育内涵的一种尝试,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形式与内容,才能更好实现社区矫正的社会效果。
润州区司法局将坚持“以公益促矫正,以奉献促提升”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公益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使“百瑞吉”公益活动基地发挥最大服务效能,为建设美丽润州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