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1月25日电(记者 胡建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的一大重点工作是“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这引起了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特别是来自科研战线高校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省人大代表、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史金龙认为,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推进科技自立、增强自主创新上应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不足,比如高校科研评价机制与成果转化机制严重脱节,缺乏高效的科技中介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的科技信息不对称,高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管理队伍等。
史金龙代表建议,在国家出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引导高校教师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具体措施;成立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负责成果转化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建立更加灵活的人事、激励、收益分配机制,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构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职能包括成果发布、成果筛选、成果评估、成果对接、成果交易、项目路演、专题沙龙、服务培训、交易对接等环节,实现科技成果信息的有效精准对接;建立一支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的高素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才队伍。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省人大代表、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电动事业部门机一班班长唐义朝看来,这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而现实中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部分学校专业课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训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唐义朝建议,一方面,推动职业院校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匹配设定相应专业,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职业院校,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制订定向培养计划,让企业参与技工学校的办学、人才培养等整个流程,争取更精准地培养输送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