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第10版:西津渡

天山深处遇老乡

刘守仁与他的羊

作者和军垦细毛羊

文/图 沈伯素

那是1971年的事了,今天回想起来,还有一些激动。

那年初夏,我以兵团报社记者的身份,到位于石河子以南天山深处的紫泥泉种羊场采访。该场又名151团,负有培育良种羊的任务。通过打听,我找到了一位名叫刘守仁的技术员。1955年,他从南京农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分配到这个深山里的种羊场。

一个夜晚,我摸到山坳里一座又小又矮又破的土房,那是刘守仁的家。进入他那半地窝子式的土房,互相简单一介绍,得知他是江苏靖江人,老家与镇江才一江之隔,而且我们二人又年龄相仿,真是老乡见老乡,双眼泪汪汪。能在天山深处巧遇老乡能不激动?相对而坐中,我兴致勃勃地倾听他娓娓讲述他培育良种的经历。

瘦瘦黑黑的刘守仁,一口与我相似的生硬普通话。他说,他初到这个只有普通哈萨克羊的场子,羊种个头又小,毛色又差,每只仅年产1.5公斤劣质羊毛,每公斤只值9元。不满于落后的他,立即动起了改良羊种的念头。

他卷起铺盖住到一个羊群里,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培育出的新羊种不仅要体形大、还要毛质好。他先用苏联的阿尔泰羊和哈萨克羊杂交,又在杂交过程中引入澳洲羊种,改变过去育种必须经过“杂交—横交固定—提高”三步的常规模式,大胆进行亲缘繁育,将横交固定安排在杂交阶段同步进行,他把这一方法命名为“血亲级进育种法”。

天山的日子苦得超出刘守仁这位江苏人的想象。一个夜晚,他觉得奇痒难挨,一早起来就赶紧捉虱子。脱下衣服仔细一瞧,哇!虱子布满了破旧的衬衣!他一只只掐,居然掐死198只!难道因此就离开羊群吗?不,他没有回家,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虱子,而是没有专门仪器。为了鉴定羊毛数量和质量,他用木片做了个一平方厘米的格子,他经常就一格里面的羊毛一根一根地数,每次都要数得眼睛发酸,泪水直流。有一次,数出每平方厘米羊毛多到9000多根!

羊种的改良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十多年的辛苦,使他不断取得成功:紫泥泉出现了一批优良羊种,个体大、产毛量高,既具有父本个体大的特点,又保持了母本土种羊耐寒、耐粗饲等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每只成年母羊平均体重60公斤,年产毛6公斤,产毛量提高了4.5倍,而且羊毛超长、超细、光泽、多曲、油汗适中,成为中国独有的优良新品种,命名为“军垦细毛羊”。

从刘守仁的土房子出来,次日一早,我就急切地想参观一下那个新品种羊。有牧人告诉我,在离场部稍远的地方,正有一群军垦细毛羊即将被“抓毛”。我快步赶过去看,嗬,一只只都有半人高!我站在细毛羊旁边,扒开羊毛一看(图二),真的:毛长、超细、光泽、多曲……我的手插进羊毛,就像插进了软绵绵的丝绒被!

在一个多星期里,我与这位江苏老乡多次会面,他至诚于育种事业的精神令我感动。离开紫泥泉,我写的报道刊登在兵团报纸的头条。后来,他调离了种羊场,我与这位好老乡也就失去了联系。

离开新疆三四十年后的一天,我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刘守仁创立的“血亲级进育种法”理论与方法,为我国绵羊育种、细毛羊生产和毛纺工业的发展,以及繁荣民族地区经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已经光环四射,成了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999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成功,结束了我国超细羊毛依靠进口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

2023-12-15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7226.html 1 3 天山深处遇老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