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蕾 夏和生
茅山的山洞
茅山曾有的主要山洞有:华阳洞、金牛洞、茅洞、玉柱洞、仙人洞、青龙洞、三官洞、老君洞、柏枝洞等九洞。其他洞穴还有:高居洞、华阳东洞、水龙洞、小青龙洞、良常洞(又名“华阳北洞”)、夫子洞、燕口洞、庆云洞、黑虎洞、天窗洞(又名“巧石洞”)、丰都洞、华姥洞、海泉洞、碧岩洞、华阳南洞等。现在尚可见到的山洞,在句容茅山境内有华阳洞和仙人洞。
华阳洞在茅山老虎西坡西侧林间。洞口上壁石刻“华阳洞”3个描红大字,每字大约1米见方,笔力遒劲,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处,均为历代文人墨客游洞之后所题刻。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给该洞题过“第八洞天”四个大字。据清笪重光《茅山志》记载,华阳洞共有东、西、南、北(南分2口)5个洞口,亦称5便门,其中3显2隐,东西深长达45里,南北深长35里,现在所见的是华阳洞西口(这与陶弘景《真诰》中对第八洞天的描述十分相似)。
相传三茅真君曾隐居此洞修道,齐梁时著名高道陶弘景也曾隐居于此,并借此洞名而设华阳三馆,著书立说,收徒传教。此洞与茅山齐名,是茅山最负盛名的天然溶洞。历代文人墨客入洞游览,并留下赞誉此洞的诗文墨宝,如唐代刘长卿、顾况、李端、韩愈、李商隐、皮日休,宋代范仲淹、王安石,明代于谦、唐寅、夏言,清代笪重光、康有为等。韩愈有诗句:“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答道士寄树鸡》)李商隐有诗句:“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郑州献从叔舍人褎[xiù]》)夏言有诗句:“大茅峰头鹤唳,华阳洞口龙吟。”(《游茅山漫句》)……
该洞现已淤塞,洞外林木葱郁,怪石四立,溪水潺潺,云雾缥缈,景色清秀,风光宜人。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政府委托省政协牵头,由原南京军区工程兵部队派出勘察队,对洞内进行勘探与开挖,曾从洞内挖出部分唐宋时期道教文物,后由于施工难度大,险情多,仅开挖150米便停止勘探,洞内自然景观究竟如何?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揭秘。
仙人洞古名“蓬壶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4米,距离元符万宁宫山门不到百米。相传古时曾有仙人在洞中下棋、修炼,使山洞蓬荜生辉,充溢灵气与仙气。
清朝文人孙星衍曾有诗赞美仙人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旷荡见平陆。”可见在清代中叶仙人洞仍可进入游玩。但后来却渐渐淤塞。1985年10月,由江苏省政协牵头,句容、金坛两地政协与有关部门参与,邀请原南京军区工程兵协助勘探仙人洞、玉柱洞等洞穴,次年5月通过勘探论证报告,勘探得知仙人洞深920米。1997年2月,句容市财政局、宗教局投资400万元开发仙人洞,并于当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已开发并对游客开放的仙人洞洞深208米。其中下洞129米,中洞54米,上洞25米。
仙人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已有6500多万年的历史,以“秀”“灵”“仙”著称,洞内乳石悬挂,千姿百态,各具秀色。洞径小巧玲珑,蜿蜒曲折,洞中流水潺潺,古人修行的遗迹隐约可见。仙人洞有下洞、中洞和上洞三层构成,层层相通。从洞口先进入129米深的下洞,洞中有石笋、石钟乳等,怪石嶙峋,流水蜿蜒,清澈见底,有善心池、月牙湖等景观。再来到54米深的中洞,此处又可分为四厅,石笋、石柱、石花遍布。第一厅有一组形似八仙过海的钟乳石,第二厅有一组形似宫灯的钟乳石,第三厅有一长约一米的石龟,龟背上停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老鹰,第四厅钟乳石有如八百罗汉,栩栩如生。洞内还有青牛戏水、九曲银河、莲花悬顶、飞天瀑布、老虎怒吼、金鼠窥经、仙女浣纱等景点。中洞有两根石笋,一卧一立形成狭窄洞径,由此可进上洞。上洞长25米,洞高1.95米至4.70米,洞飞头被坍塌大石块堵塞,离地表约3米。